首页 专业知识 三抗火起来了

三抗火起来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20日 13:35

作者 | 沙晓威

一场围绕三抗的资本盛宴已然开席。

7月,艾伯维宣布以7亿美元首付款收购IGI Therapeutics开发的一款三抗,靶点覆盖CD3、CD38和BCM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

这是继2025年1月与先声药业达成GPRC5D/BCMA/CD3三抗SIM0500的10.55亿美元合作之后,艾伯维在血液瘤领域的又一次出手。

短短半年,豪掷17亿美元,艾伯维对三抗的前景认可不言而喻。

艾伯维也并非孤例,各大药企都在加速布局三抗。自2024年初以来,三抗相关交易持续升温。

默沙东先后收购Harpoon Therapeutics、EyeBio两家企业,强化三抗产品线;吉利德以5600万美元预付款及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与Merus达成合作,联手开发新型肿瘤相关抗原(TAA)的三抗;还有GSK,以8.5亿美元引进恩沐生物的CD19/CD20/CD3三抗CMG1A46,剑指自免疾病市场……

可以看到,下场的MNC越来越多。尽管这些管线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仍向外界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三抗已经彻底火起来了。随着临床的推进,未来或许还将有更多交易的达成。

新的技术军备竞赛,开始了。

/ 01 /全球竞速三抗赛道

双抗走红后,三抗成为了下一代免疫疗法研发的焦点之一。 

过去3年,全球三抗药物的研发管线,呈现指数型增长。截至目前,在研三抗产品已突破100个,且多个项目已开启动临床试验。其中,来自中国的管线数量最多,占比接近半数。

随着研发的持续推进,多家MNC通过并购、BD交易等方式入局,三抗已经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一场新的全球竞速赛。

从交易规模上看,2024年初至今,全球三抗领域的各类交易总额(不含里程碑付款)已突破100亿美元。

各大药企争相布局背后,看中的是三抗在肿瘤和自免领域的巨大潜力。

肿瘤由于细胞高度异质性、微环境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强及耐药性的问题,导致单一靶点难以长期有效控制肿瘤增殖。也正因此,联合用药、双抗成为了新的治疗趋势。

双抗时代的到来,为诸多药企带来新的增长。当前最火热的无疑是TCE双抗,全球已上市的19款双抗药物中,11个是TCE类产品,强生对自家两款TCE双抗的销售额峰值,更是看到了50亿美元。

只不过,随着CD19/CD3、BCMA/CD3等热门组合被迅速挖掘,靶点重合、管线扎堆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针对复发/耐药性实体瘤治疗中,双抗也存在疗效瓶颈,T细胞耗竭、抗原丢失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亟待更强力机制补充。

相比之下,三抗通过整合双TAA与CD3免疫激活元件,有潜力实现更精准的引导,同时降低脱靶风险。

在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抗原异质性高的疾病中,三抗有望解决双抗的耐药问题。目前临床阶段最常见的靶点组合为CD3/BCMA/GPRC5D,现有管线药物包括强生的JNJ-79635322、艾伯维收购先声的SIM0500、信达的IBI3003以及天广实的MBS314。

从强生公布的JNJ-79635322治疗RRMM的1期结果来看,36名接受推荐2期剂量药物治疗的患者中,ORR达86.1%,非头对头优于强生的双抗CD3/GPRC5D双抗塔奎妥74.1%的ORR。

在肿瘤深入探索的同时,TCE在自免市场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药企看见。

B细胞驱动的免疫异常是多种自免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TCE的机制,理论上也能够通过深度清除B细胞,来为自免疾病患者带来获益。一些初步的探索,也证明了潜力。

此前安进的TCE Blinatumomab(CD3/CD19)、强生的TCE Teclistamab(CD3/BCMA)均在自免早期临床中显示出积极疗效。然而,持续时间短,难以深度或持久清除B细胞。此外,体内抗药物抗体(ADA)的出现,也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比之下,三抗的分子设计具备更强靶向性和调控能力。

比如诺华的PIT565(CD3/CD19/CD2三抗)从肿瘤跨界至自免,正在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自免疾病的研究。与CD3双抗相比,PIT565共刺激CD2会克服T细胞衰竭,增加患者反应的深度和持续时间。这种三抗设计使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再比如GSK引进CMG1A46,看中的也是其分子设计特点:对CD19和CD20阳性B细胞具有高亲和力,对CD3具有低亲和力,可以降低TCE通常相关的毒性。而这能够帮助其拓展SLE等B细胞驱动的自免疾病研究。

三抗能否满足药企的期待还有待时间的证明,但其热度持续上升成了一个必然事件。

/ 02 /被按下了快进键

三抗概念早在2004年就已出现,Huang等人提出了CEA/CD3/CD28三抗在靶向NK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尝试。

2022年,赛诺菲在《Nature》上连发多篇文章分享CD38/CD3/CD28三抗的研发进展,由此这一领域尝试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尽管从概念到产业真正关注,三抗用了18年的时间;随着近两年大药企的争相布局,三抗领域异常热闹。但本质上,这仍被按下了“快进键”的结果。

一方面,从成药结果上看,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三抗产品获批上市,进度最快的管线,如强生JNJ79635322、默沙东的EYE103(眼科)也仅处于2期临床阶段,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较长距离。

另一方面,三抗的研发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靶点叠加≠效果提高,复杂性远超预期。

此前,赛诺菲的HER2/CD3/CD28三抗SAR443216已因毒性较大而有效性不足被终止开发。这次失败也暴露出两个问题,靶点的选择不当以及三抗的设计缺陷。尽管ADC在HER2这个靶点大杀四方,但TCE与ADC的逻辑不同。

前者的本质上是化疗,对靶点的要求是越高越好,对靶点的特异性要求就没那么高,而TCE对靶点的要求核心是特异性好,对表达水平要求较低。

由于HER2同时在多种肿瘤细胞甚至是正常细胞中表达,因此,要对肿瘤的高表达和正常细胞低表达进行一定的区分。反映在药物设计中,HER2的亲和力不宜过高。

而三抗涉及到三种靶点,分子的亲和力更需要平衡。但很显然,赛诺菲没有考虑这一点。

这也提示现有的三抗甚至多抗研发者,并不是靶点叠加的越多越好,也绝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

更需要关注的是,在TCE三抗中,高度刺激免疫系统可能会引发安全性问题。

艾伯维收购的BCMA/CD38/CD3三抗ISB2001的1期临床结果上看疗效还算不错:50ug/kg剂量以上达到了79% ORR,其中30%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然而,43%的患者出现了≥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4%的患者发生感染。

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强生的三抗JNJ-79635322临床:41%患者的出现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75%的感染。

这涉及一个关键问题:CD3 介导的T细胞活化是否需要两种肿瘤抗原的结合,还是与任一抗原结合足以触发细胞毒性?这种设计选择,对疗效和毒性的控制都有重要意义。

而在大药企更关注的自免领域,双抗尚属新鲜事物,更不要提三抗了。

核心在于,相比肿瘤药物,自免药物对依从性、安全性等要求更严苛。

Ozoralizumab是已上市的双抗中唯一一款自免药物,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其相对分子量仅为38 kDa,避免了大结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降低了免疫原性。但在最新的3期临床中,还是有40%的患者出现了ADA,影响了治疗效果。

强生、艾伯维、安进等药企的TCE此前都遭遇过ADA免疫原性过高的问题,大多数管线已经终止研发。基于免疫原性的限制,强生目前管线中的相关自免疗法,以联用为主。

事实上,在TCE为代表的双抗在肿瘤药物开发过程,ADA的控制一度也成为挑战。扩展到自免领域,ADA免疫原性的问题在慢性病管理中更突出,在靶点组合和药物结构设计方面,需要更为关注。

三抗在此基础上推进,挑战无疑更大。

/ 03 /大力能否出奇迹

当然,尽管三抗开发更为早期,风险与周期更高,但市场的热情追捧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双抗太火了,这为药企布局三抗提供了信心支撑。毕竟,此前市场也曾质疑双抗“比单抗好不了多少”,但近年来Blincyto、Vabysmo等双抗产品在血液瘤、眼科等领域的大爆发,证明可通过协同效应实现疗效突破、商业化成功。

而HER2/HER3双抗则由于安全性饱受质疑,但Bizengri和Zenocutuzumab的成功,让市场看到叠靶点也是有回报的。

另一方面,三抗技术处于早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是事实,但是,资本和药企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加速多抗的研发进程。

在交易模式上,大药企的已不局限于单一药物,而是延伸到整个技术平台。默沙东从Harpoon获得了包括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激活的ProTriTAC和TriTAC-XR三抗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加速了三抗的研发。

同年5月默沙东对EyeBio进行并购,8月就迎来了管线产品EYE103的2/3期临床试验结果,接受该疗法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得到改善,这一快速进展充分验证了整合优质平台对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本与大药企的推动下,三抗研发过程中问题的暴露,可能会加速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诞生。

药物研发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功往往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之上。

三抗研发同样如此。每一次失败都能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经验,以及优化迭代的“原始数据”;而资本的持续投入、大药企的重视,也为研究试错提供了底气,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

泡沫对投资者意味着风险,但对行业来说并非全是坏事。因为创新不能被计划、不能被安排,需要大量试错,而泡沫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

总而言之,三抗需要质疑,但同样要期待。毕竟,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钥匙,往往藏在最复杂的迷宫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与重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氨基君,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三抗火起来了
一人食怎么突然火起来了?
“科目三”还能火多久?
抗衰、减肥、变聪明,硅谷大佬带火哪些流行药?
今日起养殖饲料全面“无抗”,8000亿规模市场机会已被这些公司抓住
全球航班大量取消,包机业务却火起来了
抗疫“神药”来了?
Clubhouse怎么在日本火起来了?再聊聊递爪这个产品
换屏费高达9000元,用户直言不如买新的,折叠屏手机“卷”起来了,售后跟上了吗?
1999元起!OPPO A3 Pro发布:抗摔、防水属性拉满

网址: 三抗火起来了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1262.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