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空调在东北卖爆,小米偷家格力美的

空调在东北卖爆,小米偷家格力美的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20:11

谁能将经销渠道改造得更加高效,谁就有机会问鼎中国空调之王。

当六月底的东北热出了八月份的水准,东北的空调市场爆炸了。

短短几周内,空调的销量增长了七八倍,直接拉爆了东北空调安装师傅的产能。几万十几万的积压订单,让各大品牌不得不调集全国各地的工程师傅,驰援东北。

要知道,往年夏天,只有东北师傅去广东四川出差的,还没见过反向支援的。

东北已经成了空调大战的战场。

而在这场局部战役背后,则是中国空调行业在2025年,即将再次面临格局巨变。

随着卢伟冰喊出2025年杀进行业前三,2030年成为行业双雄之一的口号,小米空调迅猛增长,在去年以680万台的销量跃居行业第四,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越海尔之势。

一夜之间,整个空调行业都感受到,小米这个野蛮人正在门外不断徘徊。

这期内容,我们从东北空调危机展开,聊聊小米空调能否改变中国空调市场的格局。

01

这一轮东北空调危机,有两个直接原因。

首先,就是东北的空调保有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黑吉辽三省平均每百户家庭空调保有量分别是15.6台,21.5台,65.6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准。

空调保有量低,主要就是东三省夏季气温相对凉爽,高温时间太短,过去确实用不上。

但反过来讲,也意味着市场增长潜力大啊。一旦气温上升,对空调的需求可能就不是本地商家能接得住的。比如今年。

另一个因素是在东北装空调,比其他地方麻烦很多。

东北的建筑墙体是要应对严寒冬季的,墙体普遍比其他地方厚很多,在哈尔滨,你甚至能找到一些墙体厚度在一米左右的老式砖混房,简直是空调师傅的噩梦。

有媒体报道过,在河南,熟练的工程师一天最多能安装15台空调,而在哈尔滨,同一时间内仅能安装5—7台。今年像美的这样的品牌,甚至专门安排了一批打墙孔的工人师傅去东北。

东北装空调难度高,则是折射了空调行业的另一个特征:

「三分货,七分装」

制冷性能高不高,够不够节能,不完全看产品性能,也和安装水平强相关。

内机高度有没有达到2米,排水管孔位是否低于内机,空调管路抽真空时间有没有达到每匹10分钟。都决定了一台空调能不能满血运行。

所以说,买空调买的是师傅。

那么师傅哪里来呢?那些穿着美的、格力制服的安装维修师傅,他们的老板可不是方洪波和董明珠,而是一家家地方经销商。

这些经销商,才是家电行业的中流砥柱,也是决定空调市场格局的隐藏胜负手。

为什么经销商重要,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行业因素。

历史原因,在于我国的家电巨头,许多都是八九十年代国企改制而来,在当年可没有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帮忙卖货,也没有完善的快递体系帮你全国直配。

想把商品卖到一个地方,就得在当地开店,有自己的货架和展台,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如果想要下沉,那最好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区县都开店,雇上一大批销售人员来帮你卖货。

而行业因素则是在于。家电是一个非常重交付,重售后的行业。货卖掉以后不是消费者一拎就走,你得有人配送搬运吧?洗衣机空调煤气灶这种得有人安装吧?万一有问题得有维修师傅上门吧?

开店、销售、服务,这三大块的投入,时间和金钱成本极高。

覆盖全国,说起来是简简单单四个字,但若是单打独斗,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在短短三五年内搞定的。

所以,需要有经销商作为本地的合作伙伴,他们有现成的销售人员,现成的维修师傅,现成的门店铺位,只要简单培训和少量投入,就能帮你卖货了,当然,他们会分走一部分利润。

因此,在家电行业,任何品牌想要做大,都不得不依赖经销商。尤其是空调,在家电行业里是装配难度最大,人工含量最高的品类,更是需要和经销商绑得死死的。

但说到底,经销商也是品牌外部的合作方,作为地方诸侯,和品牌方的利益经常不一致。

怎么处理好和经销商的关系,怎么分配利益,怎么管理好经销商不被背刺,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命运。

02

在这方面,格力是最有发言权的。

董明珠的崛起,格力能超越春兰成为空调老大,都是在一次次和经销商过招中打出来的。

众所周知,董明珠在格力的地位,就是讨债讨出来的。

当年合肥的经销商拿了货不付钱,没有销售有本事把债讨回来,唯独董明珠天天打卡上门,最终把货全都运回了公司。

有了这番艰苦的讨债经验,董明珠后来才会在公司内部推行先款后货,概不赊欠。毕竟在任何时代,欠债的都是大爷,讨债的都是孙子。

那么问题来了,经销商在90年代可是比厂家要强势,你让人家先款后货,压一笔钱在厂家这里,人家能答应吗?

能答应,给钱就能答应。

格力哪来的钱呢?

这时候,董明珠就体现出厉害之处了。

空调是个季节性很强的品类,4到8月供不应求,9到3月就是空调滞销帮帮我们。

经销商进货是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可厂家的生产线不可能根据季节增减。夏天经销商进不到足够的货,就会转而去卖其他家的产品。冬天空调卖不出去,经销商不愿意进货,生产线闲着也没钱开张,就是浪费了。

董姐发现,这空调行业的主要矛盾,就是弹性销量,和刚性产能的矛盾。

于是大手一挥,祭出「打款压货」和「淡季返利」的模式。

「打款压货」就是经销商在淡季把货款拿出来,给格力去生产备货。到了旺季格力就有充足的货源发给经销商去卖,一方面解决冬天产线不开工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经销商来不及备货的问题。

为了让经销商更有动力压货,格力会给到「淡季返利」,也就是给到淡季付款压货的经销商几个点甚至十几个点的返利。付款越多,返利越多,压货越多,在旺季也能优先提货。

这就是给经销商真金白银的利润了,大家伙自然愿意跟着董明珠卖格力。

而且这套模式,还有很多隐形的玩法。

比如为了牢牢绑定经销商,格力的压货返利花样百出,有季度返利,年终返利,不定期返利,总能吊住经销商,防止你今年合作结束,明年转头去卖竞品。

另外,格力的返利一般不返现金,而是以货物的形式,你淡季压1000台的货,我旺季给你多100台,你得卖光我的货才能赚到我返利的钱,可不得加倍使劲卖货吗?

甚至,格力的返利制度对消费者也有好处。

在格力的返利制度下,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经销商卖空调的利润可以达到行业最低,甚至从格力拿货多少钱,卖给消费者就是多少钱,只赚返利,不赚毛利,消费者也能拿到更低的价格。

到后来,董明珠牵头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各个地方的格力股份制销售公司。

格力和区域内的大经销商一起出资,统一管理当地的销售网络、资金、渠道和服务,利益也统一分配,以此将企业和经销商的利益深度绑定。

董明珠这么一套下来,彻底理顺了格力和经销商的权力关系,分配好了利益,加强了管理和制约。

于是乎,在1996年,格力超越春兰,成为中国空调第一品牌,在这个位子上坐了20多年。

这套方法也被美的学了去,成就了另一家空调霸者。而海尔就始终没有采用压货策略,导致逐渐被拉开差距,成为万年老三。

可见,在空调行业,搞定经销商者得天下。

03

而美的能够成功反超格力,依靠的同样是对经销体系的改革。

只不过,这场改革,美的布局了十余年。

美的的第一手布局,是物流。

00年代中旬开始,国内的物流业开始迅猛发展起来。美的在2006年,也启动了自营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组建了安得物流。目标是实现工厂仓库直接向终端小经销商,甚至C端顾客的点对点运输。

第二手布局,是供应链。

2015年,美的以旗下品牌小天鹅为试验田,启动了T+3改革,后来推广到整个公司。

所谓T+3,用一个更好懂的说法,就是以销定产,柔性生产。

过去像格力这些厂商,都是把货先产出来,压到经销商手上,再让他们各显神通,把货卖掉。而T+3模式则是先收集订单,再备料,生产,运输。订单有多少,就生产多少,交付多少。是一种非常适合电商时代,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生产方式。

所以,第三手布局,就很容易猜到了,是电商。

早在2008年,美的就开始试水电商,2011年后,更是大举整合线上渠道,全力押注天猫和京东,将电商作为和线下平行,甚至更重要的渠道。

在美的的战略里,电商不止是可以卖货,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电商上买了空调,还是得由当地的终端小经销商负责送货安装和售后。透过电商改革,可以暗度陈仓,打通公司总部和终端小经销商的联系,为最后的翻盘做好准备。

等到这三手布局都完成,已经是2017年了。

此时,在线上,消费者已经可以通过电商直接向美的下单,在线下,美的也可以直接向终端销售渠道发货,中间的一二级经销商已经逐渐变成了鸡肋。

时机成熟,美的向经销体系举起了屠刀。

它直接取消了二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也被夺权,从销售公司转变为运营服务中心,不再赚取渠道差价,只赚安装、售后服务的钱。

到了第二年,美的更是模仿奥克斯,搞起网批模式,让终端经销商可以直接通过App向厂商下订单,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过去工厂-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终端经销商-消费者的五层渠道,变成了工厂-经销商-消费者的三层渠道。

美的也因此强化了对渠道的管理能力。

2019年,完成渠道改革后的美的,发动了一轮价格战。靠着没有中间商的价格优势,以及强大的终端渠道管控,美的悍然把价格打到比格力低七八百元的水平上,市占率一举反超,将20多年的空调之王踢下了台。

所以说,任何一轮空调大战,看似是厂商之间的对抗,但本质都是厂商和自己的对抗,谁能将经销渠道改造得更加高效,谁就有机会问鼎中国空调之王。

04

那么,如今市场的搅局者,轮到了小米。

它又能怎么改造经销渠道呢?

在这件事上,我有个暴论,小米卖空调,靠的是车。

别看小米SU7受限于产能,这一年下来也就交付了20来万台,但是对小米品牌整体的带动是扎扎实实的。

首先是线下门店。

光是今年3月到6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小米的线下门店就新开了4000家。而其中,每个月都有数十家不等的小米汽车店。

大家都知道,SU7和YU7完全不愁卖,能加盟到小米汽车店,那就是养了会生金蛋的鸡。

所以小米的政策很有意思,它的汽车店加盟,会优先给那些原先就开过小米之家的经销商。

但汽车店不是白给的,凡是接了汽车店加盟的,也要背上开小米之家的KPI。

这是啥,经常买爱马仕的同学一定都知道,这就是配货嘛,想买到尖货就得配着买点卖不出去的存货。

所以说,这段时间小米门店数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就是小米汽车的外溢效应。

门店越多,意味着能够提供服务的本土经销商和服务商就越多,靠着这个,小米可以快速补足自己在线下渠道的短板,短期内肯定是比不上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的,但是把一些小品牌挤出去,问题不大。

另外,小米这几年也一直在开发全新的店型。

在汽车店上,小米就在研究,能不能让汽车店更多去融合家电3C品类。事实上,部分汽车店已经完成了家电、3C的融合出样,可以一站式完成全屋全套产品的购买。

毕竟,汽车店是最适合拿来卖空调的,光是面积大这一点,就很有说服力了。

更何况,在小米体系内,汽车类门店的店均客流量可以达到普通门店的两倍。小米这几年造车,推人车家生态,每种程度上也是在搞流量互补,把汽车外溢出来的流量,想尽办法灌给大家电业务,推动大家电业务快速增长。

另一个助力,则是在于小米汽车带来的高端心智。

雷军做了十几年,想把小米变成高端品牌,最后靠汽车一举逆袭。而汽车带来的高端心智,也能带动小米其他品类向高端化发展。事实上,在线下门店里,小米家电部分品类的均价提升速度,已经超过20%了。

过去被认为是杂牌的小米空调,也借着这一波登堂入室,如今在卢伟冰嘴里,已经是要和大金掰一掰手腕的高端品牌了。

可以说,小米空调这么个2018年才启动的新兴业务,如今能实现爆发式发展,一举冲到全国第四,最大的功臣不是别人,就是SU7和YU7。

比起美的和格力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用十几年布局完成经销体系的改造,小米显然更理解什么叫力大砖飞,什么叫顺势而为。

05

更重要的是,东北的空调大会战,暴露出一个真相:

中国市场对空调的需求,还远远没被满足。

和冰箱彩电洗衣机不一样,空调不是一户一台就能满足的家电,在江浙沪和广东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平均每户两台甚至更多,已经成为了常态。

一室一台,才是空调市场的天花板。

浙商证券在对格力电器的研报中,结合未来居民收入增长,高温天气数量,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水平,预估我国我国城镇、农村每百户空调的理想保有量应该分别是234和161台。

而如今,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175和111台,也就是还有33%和45%的增长空间。

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才是小米真正的机会,也让未来有可能产生格力、美的之后,第三位空调霸主。而在中国市场之外,欧洲、东南亚,未来也会成为中国空调品牌出海的潜在市场。

这场空调战争,也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空调在东北卖爆,小米偷家格力美的
格力大危机?董明珠被雷军“偷家”
美的第三、华凌第二,第一名不是格力,董明珠还是轻敌了!
小米捅了格力的老窝
格力起诉小米供应商侵权胜诉,小米回应,网友吵成一团!
小米空调成功“登顶”,两大原因实现热销,雷军果然厚道!
小米线上空调市场份额紧追格力电器!明年有望反超
美的的盾,能否扛住小米的矛?
白电三巨头财报对比:海尔与美的争夺第一,格力掉队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今年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

网址: 空调在东北卖爆,小米偷家格力美的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533.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