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放缓下的产品结构与用户决策逻辑加速重构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复杂且微妙的变化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然而,在整体繁荣的表象下,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表现已出现显著分化:纯电动(BEV)车型增速反超插混(PHEV),增程式(EREV)市场则面临结构性挑战。与此同时,消费者决策逻辑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敏感”,智能化、实用性与成本控制成为核心考量。
动力路线分化,纯电反超混动承压
曾几何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狂飙,各车型齐头并进,增长曲线陡峭上扬。但如今,部分车型已率先感受到增速放缓的压力。
上半年,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441.5万辆,同比增长46.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此前的2023和2024年,该细分市场的增速分别是24.9%和15.5%。在技术层面,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为BEV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磷酸铁锂(LFP)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和安全性的提升,装机份额持续扩大,上半年达到81.4%,碾压三元锂电。同时,续航里程的显著提升也让消费者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
如今,主流BEV车型大多采用400V电气架构,配合65-85kWh的电池包,续航能力普遍在450-550公里之间,部分高端车型续航甚至突破700公里。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为BEV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共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快充技术持续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推动了BEV市场的稳健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国车市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而插混车型在2021年至2024年的增速分别为140%、151.6%、84.7%和84.5%。相比较而言,插混车型的增速明显放缓。
在国内,比亚迪在PHEV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多款车型销量名列前茅。如比亚迪秦L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兼顾性能与节能,精准覆盖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成为最畅销的插混车型。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怀滨表示,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份额会低于2024年水平,未来两三年时间,其增速会逐渐放缓。到今年6月份,整个PHEV行业的库存约104万辆,头部企业已开始进入深度去库存阶段。
行业普遍预期,2026年后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将续航80-100公里以下的低续航PHEV排除在优惠范围外,这无疑将对部分低续航PHEV车型的市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而增程式技术遭遇需求瓶颈,增速垫底三大路线。上半年增程式车型销量仅53.8万辆,理想汽车上半年交付203,938辆,同比增长7.9%,但6月交付量同比下滑24%。有分析认为,核心问题之一是技术冗余与供给过热,曾有来自车企的调研显示,70%增程车用户纯电行驶里程占比超80%,内燃机增程器使用率不足15%,推高制造成本却未创造实际价值。同时,2025年新增24款增程车型,在售车型超过50款,据统计,其单车月均销量不足千台,市场呈现“供给狂欢,需求冷静”的背离性。
在当前充电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增程式电动车的这一特性契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部分二线品牌插混车型因技术落后(如单挡DHT)、纯电续航不足100公里,面临“政策退坡+需求萎缩”双重挤压。行业预期新版插电混动购置税减免门槛提升至纯电续航150公里,进一步淘汰低端产能。同时,纯电车型下探至10万元区间,增程式因需兼容燃油系统,成本难以下压,性价比优势丧失。
决策逻辑从续航焦虑到价值共识
在新能源车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用户的购买决策逻辑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早期,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补贴、牌照优势等因素驱动,纯电动车凭借其“零排放”的环保形象以及相对简单的动力系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加深,购买决策因素愈发多元化。
如今,里程焦虑、充电便利性、车辆综合性能等因素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使得油电混合车型(包括PHEV和增程式)的优势得以凸显。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仅仅关注车辆是否为纯电驱动,而是更注重车辆能否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据《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显示,安全性(85.67%)、价格(71.59%)及使用成本(68.85%)成为购车决策前三要素,智能化配置关注度降至48.6%。政策端亦同步呼应:工信部拟强制隐藏式门把手配备物理应急开关,倒逼车企平衡美学与安全。
“智价比”取代“配置堆砌”,用户为实用功能买单的意愿增强,小鹏汽车XNGP城区智驾功能用户月活率达85%。但需求更趋务实:AEB紧急制动、哨兵模式等安全功能成刚需,AR-HUD、手势控制等“炫技”配置边缘化。华为ADS 4.0、特斯拉FSD等系统虽在硬件堆料上竞争激烈,但用户最终为“解决实际痛点”的技术付费。
群体需求分层深化推动产品定义精细化。女性决策权重升级至48%,关注点从外观转向安全与便捷(自动泊车、盲区监测渗透率超70%);家庭用户则驱动六座纯电SUV爆发,2025年上半年中大型SUV新能源占比超65%,其中六座车型贡献70%销量,二胎/三胎家庭成为核心群体。这一需求催生“空间军备竞赛”。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揭示了一个正在加速分化的行业新格局:部分车型增速放缓,BEV、PHEV和增程式在各自技术、市场与用户需求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曲线,用户的购买决策也逐渐转向对安全性以及多元出行场景的深度考虑。
此外,插混车型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电动化洗牌”,中国插混凭借“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正在快速抢占多个海外市场。例如,欧洲部分国家(如德国)已调整政策,将插混纳入“环保车型”补贴范围,为中国插混进入高端市场打开了窗口。
对于车企而言,精准洞察细分市场需求,在提升BEV续航与充电体验、优化PHEV性能与降低成本、强化增程式独特优势等方面发力,同时积极应对用户决策变化,打造契合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产品,将是在新能源车下半年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市睿见”,作者:杨朔,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新能源车投资逻辑:新能源车还能跑多快?
创投观察 | 后补贴时代热点扫描:新能源汽车迎来阵痛期,动力电池头部效应明显
华帝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速放缓,三大主营产品毛利率小幅下滑|看财报
发展逻辑变化下的现实与预期
二手车市场,不相信新能源
Uber正式递交IPO文件:用户和营收增速放缓,盈利遥遥无期
徐诗出席SuperReturn Asia并演讲:中国出行未来十年的变革与重构
比亚迪与特斯拉,躲不开的迎头相撞
新车价格厮杀,震动二手车市场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失速
网址: 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放缓下的产品结构与用户决策逻辑加速重构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54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1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2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1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05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5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3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3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