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80条锦囊,窥测吴声演讲九年之变

80条锦囊,窥测吴声演讲九年之变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8月03日 23:28

8月3日,“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5”在京举办。

今年是自2015年《场景革命》面世后的第十年,也是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的第九年立秋演讲。

2015年,吴声出版《场景革命》一书,围绕“场景”概念,全面阐述了重构人货场连接的方法论。随后,“场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商业大潮渐入人心。

期间,2022年,吴声又提出“场景品牌”理念,并发布“场景品牌”的8个方法,系统讲述了“品牌的高度确定性时代”。

这十年间,在历次重要场合,吴声不断丰富“场景”概念,场景方法论完成从边缘到主流的“方法-实践”闭环,成为研究商业新物种的经典方法论。

今年,吴声商业方法发布会主题为“刹那涌现”,吴声表示:AI场景革命正在让商业开启哲学生活方式周期,关键是在每个具体场景重建意义坐标。今年大会主要围绕四个篇章展开“意义重建”的创新方法:NOW是此刻的连接,FLOW是流畅的人机通感,HERE是超越在场的叙事,EGO是“我”的共识。

一如既往,吴声在本场大会上发布了八大预测,分别为:

预测1:存在主义商业:为生命思考赋予生活行动方案。

预测2:多元终端重置社交:个体元宇宙自定义。

预测3:无库存货架:商品流媒体与3D打印。

预测4:超现场:永不落幕的碳硅融合演唱会。

预测5:内容分发新介质:空间智能与脑机接口。

预测6:从跨境支付到加密生活:稳定币加速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

预测7:空间商业的新知识时代:在地知识图谱、体验数据集、氛围订阅。

预测8:算法休假的AI伦理:无AI的必要性。

回顾过往,综合过去多年演讲,亿欧摘录出吴声的80条语录,从这80条内容中可一窥吴声关于历年新物种的研究洞察。

以下为选摘内容:

1.我们迎来的是数字化原住民所定义的新商业时代,我把它总结为:天生边缘——非主流的主流性;自组织——随时发起的连接性;开放协作——维基百科式的开源精神。

2.数字化原住民正在起草新的商业规则。

3.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阐明,年轻商业一定是孤独的,注定是“边缘”。年轻商业的游戏天生“速度”。年轻商业的能量又往往“离散”。理解这些,便理解了数字化时代的“年轻商业”。

4.边缘、速度、离散,构成了我们所认知年轻商业的规则,所以不要因为自己非主流化而惴惴不安,也不要认为自己边缘而感到孤独。

5.我们永远不会轻易总结和定义谁是一个怎样的公司,但我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小小的问题被解决过。

6.小数据是场景数据,谁更能驾驭小数据,谁就更有机会定义年轻场景,更有机会定义新品类。

7.谁拥有连接,谁就能抵达场景深处。

8.边缘、离散、授权,小数据、泛在传感、场景云,它们构成了场景算法,这就是年轻商业的操作系统,是系统化探寻年轻商业可能性的底层能力模型。

9.“数字”正以一种不可逆的姿态深入现实,这一点在2020年被尤为明显地感知。而“场景”,也越来越从“局部改造商业”,逐渐演化为“完整接管生活”。

10.如果说过去3年,我们更多关注作为宏大叙事的“人”,那么在场景纪元新规则刚刚开始之际,正需要用“新观念”来理解人。我将其总结为生理健康、身体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免疫四个层面的认知升级,并以此来解读人正在发生的变化。

11.DTC是直面用户的品牌模式,更进一步,场景DTC是场景用户化驱动的品牌方法。(DTC指Direct To Context)

12.热爱、仪式感和KOC社群,场景DTC正推动“新观念品牌”的崛起。

13.每一个与人有关具体而微的场景,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这个过程就是新观念品牌的风起云涌。

14.移动互联的下一步将如何变化?人与车的交互该如何演进?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移动互联网处理一切信息,数字化的车处理关键信息——人与车的交互。关键信息如何被真实地解决,关乎人与车交互的质量。 

15.高歌猛进与心潮澎湃的未来刚刚开始,移动空间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而形成的关键在于人与车的交互流畅。

16.越是智能硬件时代,越是软件吞噬一切。

17.以空间感订阅时间,其实是在说——以用户时间为中心,从订阅万物到订阅场景。

18.更多场景融合的数字空间将出现在未来城市,流动的场景正在重塑“数据世”城市与人的连接方式,也重塑城市叙事的文本形态 —— 连接与解释,场景成为城市的新语言。

19.城市的新叙事,也是由智慧场景构建的新文本,它由四个关键要素构成:超级App、智慧节点、数字化社区、艺术化日常。

20.氛围力包含四个方法要素——社群设计:人是氛围的中心;交互细节:细节是氛围的质量;话语体系:暗号是氛围的文本;场景算法:算法是氛围的芯片。

21.场找人有两个方向,第一是“自己造场”,建设直播基地,核心解决效率问题;第二是“赋能小场”,以直播云为架构,核心解决信用问题。

22.“新物种时代的场景战略”:场景是有时间的空间、有方法的内容、有温度的数据、有应用的技术。

23.场景战略下的4个创新方法——商业是目的地、品牌是方法论、供应链是生活方式、AI是解决方案,以及由此启发的12个新物种预测,让新场景有据可依,新物种有迹可循。

24.极致是一种态度,极致是一种能力,极致是一种商业方法。

25.重要的不是定义准确,而是方向与方法的一呼百应。一个时代总是进退有度,一个方法从来都不能丝丝入扣到每一家企业。但是,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方向上。

26.如何看待技术本身在面对具体场景时形成的解决方案能力,最小的问题能不能被最独特地洞察,最真实地解决。我越思考,越想把八个字报告给各位——“具体场景,技术驱动”。

27.越来越多小酒馆、夜市、大排档商业形态背后,是“数字化茶馆”“数字化驿站”“数字化田间地头”的烟火气重塑。那些数字化过程中“消失的附近”,重新被数字化激活,以不一样的面目回归生活。

28.今天所有商业都要让用户觉得“值得投入”,让“值得投入”成为一切。

29.建构独有认知系统,品牌是方法论。

30.新品牌在像APP一样,更新即实践。

31.品牌的生长与更新之路,正在于——选择是谁,选择和谁。

32.今天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细微、精密的供应链企划能力所企划,而供应链作为生活方式,也正在企划产业的生态位。

33.只有更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对消费者普惠需求的深刻洞察,才能让智慧出行摆脱极客模式和尝鲜模型,真正成为普惠的生活方式。

34.中国是数字经济最丰沛的“场景实验场”,源自数字用户的规模之大、数字生活方式的渗透之快。广泛场景应用和复杂场景训练,成就技术进化的中国范式,也让我们对中国AI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保有足够期待。

35.有应用的技术,往往表现为各项技术多线程齐头并进,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里集成,而后完成突破临界点的爆发。可以总结其为以场景为互联能力,系统解决具体问题,表现出多线程、集成式、临界点的特点。

36.AI是解决方案,并不是强调实验室数据的领先和技术参数的先进,而在于它是合理的,能够形成足够具体场景、足够丰富样本和足够多样建模的解决方案 。

37.人是最大的场景,个体的数字化也推动组织数字化的必然,新的组织形态与协作方式应运而生。

38.人是最大的场景,数字化组织是数字商业最重要的场景。

39.场景品牌8个方法——信任关系、NFT精神、体验系统、情绪算法、问题清单、场景基建、场景身份和知识图谱。

40.产品驱动增长越来越表现为“场景驱动增长”的本质。场景驱动增长并非难以定义的流动,恰恰相反,正在来临的是「品牌的高度确定性时代」——新商业的节奏正在转向场景驱动、均值回归、可预期与线性创新。

41.推动数字商业的并不只是新品牌,而是那些始终能够创造新场景的品牌。

42.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用户规模,更加珍惜少数人的信任。

43.我从商业方法角度,将信任决策理解为“问题即场景,答案即信任”。

44.每个品牌都必须意识到,在数字周期要有数字信念,要有“NFT精神”。

45.融合技术与场景,完成从参数系统到体验系统的范式转移,正是场景品牌的商业方法。无论出行,抑或更多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型产品,都应该建设自身的体验系统,以性能体验、社交体验、认知体验的引领成为数字生活的意义载体。

46.“方向盘后无人”是全新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大量“体验新物种会从新空间诞生”。

47.“品解决一个问题,场景持续解决问题”是对场景品牌的原点思考。

48.成就新物种的场景基建一旦完成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模型,就会成为“创新飞轮”,这是自驱的刷新机制,以底层创新匹配新商业精神的一种能力。

49.新品首发,实质是新场景首发,这是一个重要判断。

50.理解增长新现实:不下牌桌比内核稳定更重要。

51.中国企业的出海从游戏开始,而游戏至今仍是十分重要的出海赛道。

52.新出海的“新”在哪里?原来我们有些过度强调中国模式和优势技术的出海,新一轮的出海反而是一种追本溯源——新出海,不是模式和技术的输出,是文化共建与本地价值回归。

53.智能体验应该是在具体场景中,形成合理的最优解,我们将它定义为场景自由度。

54.智能手机、智能出行、智能家居,关于新智能我们的结论在于:不是主动的技术堆叠,而是灵动的场景对话。

55.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品牌伟大的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

56.车人路的合一,最终超越产品价值,到达一种精神层面的追寻,成为新的生命力引擎——数字荷尔蒙为数字生活周期完成加冕,这就是赛道精神的本源。

57.超越感受的审美,相信观念的冒险,才能获得精神的极度自由,这才是数字时代的无用之用。只有笃定的观念内核,才能支撑不断冒险的勇气。

58.在一个技术的时代用感性回应,在一个随机的时代用热烈表达,数字时代的新审美,从来不是潮流驱动的符号,而是观念认同的载体。

59.新社群商业的本质是“真实关系”的集合。

60.AGI时代,人追求创造力,而创造力追求精确。

61.AGI时代的组织形态又当如何?人机协作组织已经是正在发生的未来。作为工作伴侣的AI,还会表现为大家已经开始熟悉的数字员工。

62.AI原住民崛起,工具与使用者对话,数字员工重塑组织形态。关于新效率的回答,需要放在AI技术周期之上,但更应该超越AI思考人类的未来。AI提供的不是极致效率工具,而是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最终还给人类以更纯粹的思考力量。

63.既要坚持独特性,更要保持想象力。成为自己,就是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双螺旋。

64.不要信息爆炸,思维、情境、价值,反而是IP的立足支点,因为“创造性比知识更重要”。

65.人是AI终端的终极形态。人的进化固然缓慢,但越是AGI,我们越是需要放大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66.以场景实践为产品设计核心,同时追求利润之上的更高层次目标,这种战略前瞻性是我们今天应珍视的。

67.以超越利润的视野制定战略,才能实现利润的正反馈。

68.超越技术革新完成一种生活方式革新,才是New AI的应有之义。

69.未来汽车的进化动力,来自于开放的智造能力。

70.AI场景革命正在让商业开启哲学生活方式周期,关键是在每个具体场景重建意义坐标。

71.“场景品牌进化史”:其演化逻辑是“一边解构,一边涌现”。而驱动这一切的根基,正是深植于各自领域的独特场景禀赋。

72.AI首先是认知的跃迁,其终极追问,依然落回对人类存在本质的哲学思考——它始于认知,最终归于认知,完成哲学意义上的闭环。

73.AI不改变连接的逻辑,而是压缩连接的过程、消解摩擦。

74.商业的终极命题,是把一个人的问题变成一群人的答案。

75.AI时代的创新本质,是真正以AI能力不断响应市场的变革,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解决方案,是连接革命所带来的商业复利。

76.场景越具体,连接越增强。

77.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是无感。

78.真正的智能,不是让人适应机器,而是让机器隐入生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伙伴,才无愧于家庭场景的情绪陪伴,才是我们和具身智能应该有的默契。

79.品牌真正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模板化的群体。

80.更多被忽略的体验单元都值得以“交互思维”重做一遍。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80条锦囊,窥测吴声演讲九年之变
罗振宇吴声被群殴的真相
吴声:面对不确定性更需「场景设计力」
吴声:零售的下一步不是结构优化,而是范式转移
拆开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锦囊”
吴声发布2020新物种4大关键词以及12大趋势预测
商业一线洞见者吴声:我们其实是创新者的“助手”
吴声:预测未来容易被打脸,那我为何还要做
腾讯吴运声:腾讯云MaaS,打造一站式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
吴声:新观念品牌,理应有让人信仰与热爱的理由

网址: 80条锦囊,窥测吴声演讲九年之变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8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