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出其不意,给英伟达的CUDA补了致命一刀!
如果问你英伟达凭什么稳坐 AI 算力王座?答案其实就藏在其 18 年磨一剑的 CUDA 生态里。这个 2007 年诞生的并行计算平台,用近二十年时间织就了一张覆盖 400 万开发者、4000 家企业的技术网络,成为全球 AI 产业绕不开的"基础设施"。黄仁勋曾坦言:"中国拥有最多的超 150 多万的 CUDA 开发者,若他们集体转向其他平台,英伟达的优势将瞬间崩塌。"这番话既显露出对中国市场的倚重,更揭示了 CUDA 生态的命门所在。

曾经有人问黄仁勋,"CUDA 是否会开源"时,黄仁勋的回应耐人寻味:"CUDA 非常开放,但不会开源。"这种"半开放"策略,本质是想既享受生态扩张的红利,又牢牢攥住核心技术的控制权。而恰恰在这一关键节点,华为以破局者的姿态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宣布 CANN 全面开源,将神经网络异构计算架构的核心组件彻底开放给开发者。



作为连接昇腾芯片与上层 AI 框架的"桥梁",CANN 的开源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共享。华为首次开放了硬件任务调度器 HWTS 和异构计算编译器 HCC,让开发者能直接调用昇腾 AI 处理器的底层算力;同步开源的 Mind 系列工具链,更让开发者无需为硬件适配耗费数月时间。这种彻底的开放姿态,与 CUDA 的"有限开放"形成鲜明对比,为全球 AI 产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华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构建生态的魄力。在 AI 算力赛道,华为虽起步晚了英伟达几年,但在关键技术节点选择了最难却最具长远价值的道路——开源。这意味着将技术主导权交给社区,用集体智慧完善生态。正如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上所展现的,已有 20 多家头部企业加入 CANN 开源生态共建,计划年底前完成 1000 多个算子的社区共建,这种产业协同的力量正在加速改写行业格局。
当然,CUDA 18 年的积累不会轻易被撼动,但其"闭源护城河"已出现松动。当华为用开源打破技术垄断,当越来越多开发者发现无需依赖单一平台也能实现高效开发,AI 算力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现在国家已经明确给出信号,英伟达的H20芯片可能存在漏洞后门,谁要决策采购谁负安全责任;华为已经推出了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如果还执迷于国外芯片来饮鸩止渴,恐怕凶多吉少!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华为达芬奇与英伟达CUDA,必有一战!
对标英伟达CUDA,华为宣布开源CANN
华为在AI领域的鸿蒙:CANN体系,挑战英伟达CUDA
禁止第三方兼容CUDA?英伟达没想卡国产GPU的脖子
英特尔CEO炮轰英伟达:CUDA技术已过时,整个产业都想终结它
对标英伟达Blackwell,华为达芬奇的压力好大!
撕开英伟达的帝国防线!国产GPU厂商要如何杀出一条血路?
谁能代替英伟达?
英伟达封杀转译兼容CUDA!摩尔线程:MUSA、MUSIFY不受影响!
不再靠你买显卡充值信仰,英伟达已经变了
网址: 华为出其不意,给英伟达的CUDA补了致命一刀!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025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