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脱缰的能耗怪兽,日耗等于150万美国家庭电量
划重点:
从GPT-3的300兆瓦时到GPT-4数倍的能耗,再到GPT-5的推测,模型规模的几何膨胀正带来指数级的能源消耗。
GPT-5生成约1000个tokens的中等长度回答,平均消耗18.35瓦时,最高可达40瓦时,远超其前代产品GPT-4的2.12瓦时,增幅约为8.6倍。
GPT-5的日耗电量可达45吉瓦时,这一数值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的每日用电需求,或2至3座核反应堆的输出量。

在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狂热追逐中,电力逐渐成为最沉重的隐形成本。每一次新模型发布会,舞台上展示的是推理速度的飞跃、对话长度的突破、多模态的惊艳表现,而舞台背后,却是一个个数据中心昼夜轰鸣的冷却塔与闪烁不息的电表。
几个月前,一位网友在X平台上向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提问:“我很好奇,人们在与模型互动时,如果频繁说‘请’和‘谢谢’,这会让OpenAI额外多花多少电费?”
面对网友的调侃,奥特曼开玩笑似的回应:“哪怕因此多花了数千万美元的电费,那钱也算花得值,毕竟你永远无法预料,一句小小的‘请’或‘谢谢’,可能在人与AI的关系中留下怎样的痕迹。”

比如面对GPT-5的发布,虽然OpenAI一面信心满满,点燃行业的热情,但却始终拒绝披露训练与运行所消耗的电力规模。于是,掌声与怀疑并行:人们一边惊叹它的能力,一边质问这座“黑匣子”究竟吞噬了多少能源?
专家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模型规模以几何级数膨胀,能耗也在指数式攀升。环保组织和政策制定者提醒我们,这场技术竞赛或许并不像宣传片里那样纯粹无害,它在照亮未来的同时,也点燃了能源与环境的危机感。当全球为智能的奇迹鼓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更现实的追问:谁来为这份昂贵的电力账单埋单?
01. GPT-5或是目前能耗最高的AI大模型之一

2020年,GPT-3训练耗电约300兆瓦时,引发环保担忧。2023年,GPT-4虽无官方数据,但学术估算其能耗为GPT-3的数倍,碳排放可能达数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到了2025年,GPT-5的模型规模显著扩大,能耗预计将进一步剧增。
业内专家指出,能耗已成为评估大语言模型真实成本的核心指标。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显示,GPT-5生成约1000个tokens的中等长度回答,平均消耗18.35 瓦时(相当于运行微波炉约76.46秒),最高可达40瓦时,远超其前代产品GPT-4的2.12瓦时,增幅约为8.6倍。

根据微软Microsoft Power BI(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产品)的数据显示(如上图):GPT-5和o3-pro正成为能耗怪兽,GPT-4o系列是当前OpenAI产品线中较为节能的代表。o3-pro 的能耗最高,平均 33.07 Wh,远超其他模型。GPT-5(high) 紧随其后,平均 19.98 Wh。GPT-5(medium / low) 的能耗分别为 8.70 Wh 和 6.89 Wh,仍明显高于 GPT-4 系列。
罗德岛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估算能耗的复杂性。该团队通过模型响应时间与硬件平均功率消耗的乘积进行能耗估算,但由于OpenAI未提供部署细节,研究团队只能假设GPT-5运行于微软Azure的英伟达DGX H100或H200系统,并综合考虑非GPU组件(如CPU、内存、存储、冷却设备)及Azure的环境乘数(如电力使用效率PUE、水使用效率WUE和碳强度因子CIF)。若OpenAI采用更高效的英伟达 Blackwell硬件,相关估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6月的博客中提到,ChatGPT每次查询耗电量为0.34瓦时,这与罗德岛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对GPT-4o的估算结果吻合,但未明确所指具体模型。“GPT-5或许是目前能耗最高的人工智能模型之一,”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埃文・罗伯茨(埃文・罗伯茨)表示,“但公众却无从知晓其背后的资源消耗代价。”
相比较而言,谷歌在今年8月发布报告详细说明了Gemini每次查询所消耗的能源。总体而言,一个中位提示词(median prompt),也就是在能耗范围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提示词会消耗0.24瓦时的电力,相当于一台标准微波炉运行约一秒钟的电量。
据业内推测,GPT-4的参数规模是GPT-3(1750亿参数)的10倍,而GPT-5的参数规模可能远超GPT-4。法国人工智能公司Mistral的研究表明,模型规模与能耗存在强相关性:"规模扩大10倍的模型,生成相同tokens所产生的资源影响将提高一个数量级"。
GPT-5采用“专家混合”架构,部分查询仅激活部分参数,可降低短促查询的能耗。但其推理模式需要更长的计算时间,可能使能耗增至5至10倍。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任邵磊(Shaolei Ren)指出:"基于模型规模判断,GPT-5的资源消耗可能较GPT-3高出数个数量级"。
剑桥大学可持续计算中心主任露西・霍华德(Lucy Howard)也发出警告:“我们正处于一条危险的发展轨迹上。模型规模越大,能源消耗越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全球能源系统的新负担。”
人工智能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的能耗不仅关乎经济成本,更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伦敦能源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需依托GPU集群进行数周甚至数月的持续运算,由此产生的电力消耗及冷却需求将导致显著的碳排放。该报告称:“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过程可能产生相当于5000辆汽车一年行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
02.GPT-5的能源胃口:日耗电量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用电需求
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关注大模型的能耗问题?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需要独特的基础设施支撑:19世纪需要铁轨,90年代需要光纤,而现在则需要塞满图形处理器的机架。高盛的报告指出,一个250兆瓦的“AI工厂”造价约120亿美元,包括硬件在内。这个数字是建造成本的4倍,因为GPU占据了账单的大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将是整个产业链的重构。
并且,模型训练的电力黑洞训练集群需要数千个GPU同时运转,还要配备液冷系统。报告预测,2027年的新机架功耗将是2022年云机架的50倍。即使用尽了过去所有的能效优化技巧,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仍可能攀升160%。这种指数级增长让人想起摩尔定律,只不过这次增长的不是算力,而是能耗。
比如,在运行阶段,GPT-5的能耗压力同样显著。据估算,ChatGPT每日处理请求达25亿次,若按每次查询消耗18瓦时计算,GPT-5的日耗电量可达45吉瓦时(1吉瓦时等于100万千瓦时),这一数值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的每日用电需求,或2至3座核反应堆的输出量,足以满足一个小型国家的日常供电需求。
OpenAI拒绝披露能耗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企业的现实考量。公开能耗数据可能暴露其高昂的运营成本,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目前,OpenAI主要依赖GPT系列产品的订阅收入和API授权费用,以维持庞大的研发与计算开支。若GPT-5的能耗被证实远超预期,市场可能对其商业可持续性产生质疑。华尔街分析师卡尔・米勒(Carl Miller)对此指出:"能源账单正逐渐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的隐形负担。若电力成本持续攀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
此外,GPT-5的运行高度依赖微软Azure基础设施,这使得能耗问题不仅是OpenAI面临的挑战,更成为整个云计算行业的共同难题。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服务提供商正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压力。
03.能耗透明度的缺失,撕裂了行业信任
目前,能耗争议已延伸至更深层次的伦理维度。批评者质疑,在全球仍有数十亿人面临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将大量电力用于训练聊天机器人是否具有合理性?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能否抵消其产生的环境成本?
哈佛大学伦理学教授迈克尔・陈(Michael Chen)表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价值选择问题。若人工智能的发展建立在巨大的资源消耗之上,我们必须思考它服务于谁,又让谁做出了牺牲。”
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人工智能能耗的统一监管框架尚未形成。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主要聚焦风险分类与安全治理,未对能耗作出明确约束。美国能源监管机构也未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这使得科技企业在能耗披露方面享有高度自主权,多倾向于自主选择是否披露相关数据。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哈维尔・加西亚(Javier Garcia)表示:“透明度的缺失正加剧公众对人工智能行业的信任危机。公众有权知晓这些模型消耗了多少资源,而非仅看到其光鲜的功能展示。”
OpenAI拒绝披露GPT-5能耗数据的决定,已将一个技术问题推向社会辩论的前台。这不仅关乎环境与经济,更触及科技发展道路上的根本问题:我们愿意为智能付出多少代价。在全球气候和能耗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人工智能的未来取决于行业、政策与社会的共同抉择。GPT-5的能耗之谜,或许正是这一时代抉择的缩影。(文/腾讯科技特约编译无忌、陆陆,编辑/海伦)
相关推荐
GPT-5,脱缰的能耗怪兽,日耗等于150万美国家庭电量
算力巨兽能耗惊人:英伟达H100 AI芯片总耗电量将超欧洲小国
ChatGPT一年电费2亿元,AI咋这么费电?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值得投资吗?
用起来少费电的模型,可能比GPT-5更重要
怪兽IPO背后,共享充电宝这座“围城”
GPT-5“让人失望”,AI“撞墙”了吗?
Q2增收不增利,“怪兽”无法给自己“充电”
ChatGPT每天要耗费1.7万个家庭的用电量,到底值不值?
5G能耗真相,1度电可下载5000部电影
网址: GPT-5,脱缰的能耗怪兽,日耗等于150万美国家庭电量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46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