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钉钉与英特尔,共享同一种革命

钉钉与英特尔,共享同一种革命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14:08

陈立武与无招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

这是两个职业经理人,身后依靠着两个伟大的公司。他们一个背负着英特尔的伟大复兴,另一个承受着阿里AI to B战略上的重任。

同时,这也是有很多相似点的两个人:

个人经历上,他们与身后的公司渊源颇深,但简单说来都是“二进宫”;做事风格上,俩人都迷恋“创业精神”和“客户至上”,以及,他们都是工作狂。甚至在裁员整顿方面,俩人的重点都出奇的一致:中层高管。

某种程度上,钉钉与英特尔有着相似的现实困境: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仍在,但来自友商的挑战也无处不在,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外界对他们期待颇高。国际知名投行伯恩斯坦曾说:“如果陈立武无法带领英特尔扭转局面,(英特尔的)情况可能就无法挽回了。”而无招,也被集团内外视为钉钉AI突围的最佳人选。

但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商业社会瞬息万变,曾经的方法论在新的时代语境里能否再次被证明,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成王败寇,当下大幅度的变革最终会被未来冠以怎样的名号,还是得拿结果说话。

当然,他们的动作本身,已经在为未来书写答案了。

“伺候好衣食父母”

回归的第一天,无招跟陈立武做了同一件事:拜访客户。

大公司的弊病很多时候是相通的:组织的臃肿,效率的低下,官僚主义的作风、向上汇报的艺术……一些真实信息上层领导很难从下层组织中获知。

2022年时,陈立武曾加入过英特尔的董事会,两年后主动请辞,据路透社消息,辞职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对公司冗余的员工队伍、芯片代工方式,以及规避风险、官僚主义文化的做法感到沮丧。

“除非你深入到六、七层,否则你将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陈立武曾跟楷登电子CEO Dr·Anerude吐槽过英特尔员工的汇报艺术,“反正从董事会里看到的各项指标都是绿色的”,那意味着情况良好。

但英特尔迫在眉睫的生存困境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于是在今年3月份被英特尔聘任为CEO后,上任第一天,陈立武就与英特尔的大客户共进了晚餐,他似乎喜欢在饭桌上开展商务洽谈合作,他告诉Dr·Anerude:刚接手英特尔的一个半月里,他打破了自己的开会记录——22次,有时候是两顿晚餐,有时候是三顿。

陈立武是一个不轻易开会的人。 “如果一场会议不能给我带来价值,我会选择不去。”所以当他曝出22次的数字时,曾经的工作伙伴Dr·Anerude露出了咋舌的表情。

而饭桌之外,他还用了2周时间与200多家客户开会聊天。

客户,是陈立武熟悉英特尔现状的最快渠道,也是他一直以来管理企业的终极宝典。在几乎所有的对外场合,陈立武都在重复自己的经营理念:取悦客户。“不仅仅是满足,而是取悦,为客户付出额外的努力,与客户建立信任。”

他曾以此为纲领,挽救过在⾦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楷登电子,将这个原本岌岌可危的芯片设计软件公司从泥潭中拉出来。陈立武任职期间,楷登电子的收入增加了1倍以上,股价上涨了3200%以上,市值达到近400亿美元。

现在,他“故技重施”,重新挽回或者开拓英特尔的客户。

在客户的评价体系里,陈立武了解到真实的英特尔当下只能得到一个“C或者F”的评级——在及格线左右徘徊。

无招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在前不久举行的钉钉十周年暨新产品发布会上,无招主动提到,他刚回来时客服部门的员工告诉他,客户续约率很高,转人工率仅15%、五星好评率达99%。然而经过调查,实际情况却是客户提的需求一年多没有响应,在线咨询客服往往答非所问,用户甚至找不到转人工的接口。

这仅仅是客服部门,其他业务线表现如何呢?为了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回归第一周,无招就带领团队密集“暗访”客户,用4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近100家客户,得出钉钉的用户满意度只有30%的结果。

比起陈立武,无招更依赖客户。

钉钉的诞生起始于一场无招与用户的“共创”:那是2014年,在确定了要做企业即时通信的大方向后,无招在具体该开发哪些功能上犯了难,在把市面上几乎所有App都研究了一遍后,无招又亲自去企业做调研需求。

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名唤史楠的商家,他向无招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工作和生活信息太繁杂,沟通工具总是在QQ、微信、邮件、电话和短信中切换,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第二,阿里巴巴能不能将内部的高效企业管理系统简化后,免费提供给中国中小型企业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

这是此次走访以来,无招获取的最有价值的建议。在与史楠沟通几次后,无招提出,希望与史楠“共创”,一起完成这个项目。作为交换,产品做出来后让史楠免费“用到爽”为止。

没过多久,无招直接带领团队入驻史楠的公司康帕斯,与康帕斯员工一起吃饭、开会和工作。根据康帕斯员工随时提出的工作需求、痛点和想法,无招搭建起钉钉最初的模样。

所谓从用户中来,再到用户中去,无招甚至自创了“共创三部曲”(由三个阶段组成:内部推演→客户验证需求,不预设答案→陌生人测试,获取完全客观无偏见的反馈 ),要求每一个产品,每一版迭代都要与用户直接沟通。

一位离职多年的钉钉员工后来在网上回忆:别看无招在大部分员工以及网上的口碑不怎么样,但他对于客户的态度完全没得说。

一些深度用户甚至与钉钉员工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吃饭踢球,“你不是在为老板加班,而是在为用户和朋友解决问题,出了问题不及时响应,辜负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用户,更是那位在组织内部推荐钉钉,却因此被同事抱怨的管理员。”

用户托举起了钉钉,企业协同办公软件的首发红利以及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的巨大需求,助推了钉钉势如破竹的发展起来,截至2020年无招被调离钉钉CEO位置之前,钉钉已成长为拥有3亿用户、1500万家生态合作伙伴的超级平台。

无招成为近十年内唯一一个在一个赛道内局部PK微信(企业办公协同)获得成功的操盘者,也成为阿里近10年以来,除电商相关的衍生业务,完全零基础打出天地来的唯二的产品(另一个是夸克)。

所以再次回归后,无招不可避免地依赖起曾经的成功路径。

现实扭曲立场还存在吗?

一个值得被记录的小故事是:史楠有一次在凌晨两点多用钉钉时发现了一个bug,就将截图发到与钉钉的共创群。钉钉的一名员工立即回复“问题收到,马上修改”。等史楠第二天醒来后,看到那名钉钉员工凌晨4点多在群里说:“bug已经修复,你用用看。”

因为加班过于疯狂,起初的钉钉在阿里有“疯人院”的称号,而无招似乎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偏执,他逢人就安利钉钉,大到企业,小到包子铺,他本人一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已是常态。

结合最近闹上热搜的“无招凌晨查岗”事件,或许你已经明白:无招在复刻曾经的自己。或者说,他在复刻曾经“创业时期的钉钉”。

叶军(花名:不穷,钉钉前CEO)领导下的钉钉,曾被一些前员工和媒体描述为 “阿里的北欧”。

所谓“北欧”,常被视为高福利、工作生活平衡的代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大公司病”的婉转说法。今年6月份,钉钉的一位产研经理元安离职,离开前,他在阿里内网留下一篇近万字的离职长文,获得马云和无招的亲自批复,他的笔下,展现出来的或许是当下阶段最真实的阿里(or 钉钉):组织臃肿,决策迟缓,真正做事的人越来越少,各种推诿拖沓的人越来越多。

图:元安离职信部分内容

但伴随着无招回归,钉钉员工的工作强度被拉满了。

回归之后,无招重构了钉钉中层组织,并要求中层领导全部重返一线,声明“钉钉不需要纯管理者”,基层员工没有下班,leader就不能走,强制卡考勤;

《中国企业家》记录过一个前钉钉中台员工眼中钉钉的变化:

他所在的部门曾有100多人,无招回归后,他之上“+2、+3”的上级被彻底打乱重组,而他所在的业务团队里,‘+1’层的领导原本带20个人,后来只有几个人,干的也不是原来的工作。调整到最后,能走的都走了。

同时,他把自己的工位与员工们放在一起,谁有想法都可以直接与他沟通,哪怕是个实习生;强调用户第一,用户的所有需求必须全部完成,每三周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用户提出的问题和bug必须清零,不能拖到下一个版本发布。

无招还在钉钉内部重组了数据工程团队,成立了十余个创新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AI场景或者工具,并要求保持每周迭代,每两周要有一个关键更新。

以最近的发布会为时间据点,无招回归不过5个月的时间,但钉钉一口气发布了十余个AI产品,并在短短几个月里分析了1850项用户需求,修复了574项用户反馈问题,全面改造了20多条产品线,团队的工作强度可见一斑。

“我们大约有四五十人这4个月应该每天睡觉不超过5小时”,在与媒体虎嗅的对谈中,无招似乎并不避讳有关他的风波。在他看来,这是筛选“同道中人”必走的过程:“要与有同样味道的人同行”。

陈立武也相信创业精神,如今已经66岁的他每天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睡觉4个小时,除此之外,35%~40%的时间来监督以往的项目,用40%的时间寻找新项目,其余20%的时间用于公司事务。

在英特尔内部,他正试图建立一个独立团队,“就像是英特尔的一个初创公司一样,让他们与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分隔开来——they can move faster.”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他过往成功经验的复制。而这份经验,源自于陈立武的另一个身份:风险投资人。

陈立武从事风险投资超过了40年了,这个过程里,他参与了500多家初创公司,其中有145个IPO,还曾投资过251家半导体公司,其中包括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他本人也进入过这两家公司的董事会,被誉为“亚洲风险投资的先驱”。

以他曾投资过的以色列Annapurna Lab和nuvia(百人团队)为例,这两家公司先后被亚马逊以3.7亿美元和高通以14亿美元收购了,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两家初创公司成为两个巨头的核心部门,被认为是两个极具战略价值的收购标的。

因此他相信,规模相对较小的初创工程师团队,只要拥有优秀的芯片设计理念,就能成功与现有的芯片巨头竞争。

回归之后,陈立武询问了英特尔的所有高管,包括前任高管,从他们口中拿到一份人员名单:一些真正优秀的架构师和工程师的名单,以及他们真正擅长的关键才能。随后他跳过了“中间商”,要求所有的工程领导直接向他汇报,以便于他迅速且深入地了解到最真实有效的信息。

这个“中间商”,就是中层管理人员。“英特尔被官僚主义的中层管理人员层层包围,这阻碍了英特尔服务器和台式机芯片部门的进展,裁员应该集中在这些人身上,”在董事会任职期间,陈立武就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所以在他上任后,英特尔开启了大规模的中层瘦身计划。

截至目前,英特尔裁员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一半以上的指标来自中层管理层,预计到今年结束,英特尔的员工数量会从10.89万缩减到7.5万左右——裁掉了一个英伟达。

市场对陈立武大规模裁员的动作毁誉参半,但一个需要知晓的前提是:以2024年营收为例,英特尔全年营收只有531亿美元,不及英伟达(1305亿美元)的一半,也只有台积电业绩的60%。但在人员规模上,英特尔是台积电的1.3倍,更是英伟达的3倍以上。

裁员,是陈立武必须进行的动作。

这是两个存在现实扭曲立场的人:

陈立武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2017年,他曾被分析公司relationship science评为科技行业人脉最广的高管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几乎所有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都认识他,并且都与之有过业务往来。

而英特尔的股价也伴随陈立武的到来——离开——再回归的过程,出现了上涨——暴跌——再大涨的景象。

“当陈立武讲话时,芯片行业会倾听。”这是《财富》(Fortune) 杂志对陈立武行业影响力的概括和评价。

至于无招,非议从没有远离过他,但曾经是有人将其视为神一样的宗教人物的。

一位曾经的钉钉员工在社交平台回忆道:钉钉创业期,团队里每个人都被洪流般的产品热情裹挟向前,团队工时数据异常惊动了集团,员工们被HR要求强制下班,否则将按人头罚款,每人500元。

为了躲避监察,每晚12点,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便在办公大楼里展开,厕所,楼下的酒店大堂,便利店……哪里都有钉钉的员工,等监察人员扫楼结束,大家就都回到工位继续讨论方案。

疫情期间,无招曾要求部门一周上线一个教育版钉钉,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无招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产品经理的工作。

一周后,产品如约上线。

但时代不同了。尽管都是加班,当时的情绪却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没有强制加班,身体虽然累,但内心充满力量。”另一名员工在前者的社交平台下留下这样的感慨。

现在,无招的“疯狂”在被口诛笔伐,年轻人的思考逻辑已经变了: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工作,他们已经无法接受了。

一位钉钉在职员工表达出了自己的困惑:“每天工作时长从8小时延伸到12小时,是因为出现什么新的市场机会了吗?还是公司的服从性测试,亦或是变相的降本增效?”

在无招看来,钉钉想做成AI这件事中,“相信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那种passion,激情和热爱,会让团队自我学习,自我驱动”——就像曾经那样。

但据了解,钉钉2000多人的团队中,抱有上述员工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大家现阶段仍没有找到意义感,深层原因或许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无招对员工关怀的重视,只产生了一种“炮灰”既视感。

尚能饭否?

本质上,陈立武是要在极短的时间里,革新英特尔从第五代领导人开始,横跨17年的积弊。

这17年里,英特尔分别以“交易不划算”,放弃为苹果提供处理器,致使其错失了移动终端这一最大风口;又因不相信EUV的经济可扩展性,放弃选择ASML的第一代EUV设备,导致英特尔的10nm工艺进展多次延期,使其在先进节点上落后于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甚至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AMD抢走;之后又因质疑AI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放弃了与OpenAI的交易。

到了上一任CEO基辛格手里,英特尔又错误地预估了市场方向,错过AI浪潮,执着投入制造项目,致使产能投资远远超出需求,工厂布局也支离破碎,直接导致英特尔市值损失了150多亿美元,股价下跌70%,“余威”至今未除。

所有的失误落在底层,其实是“傲慢”的最终显现。

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无招评价体系里的一个关键词。

发布会结束后,无招与一些科技媒体对谈,在他们的谈话中,几乎所有记者都发现,无招会反复提到“傲慢”,似乎关于他本人的现在与过去,都浓缩在这一个词里。

“如果自己不是离开阿里去创业,可能还在往死里改功能。”他说,经历过创业的无招,从一个产品的使用者和旁观者,重新观察了钉钉,也改变了自己的产品哲学。

刚回归钉钉时,无招说自己感觉到团队对AI的认知有限,且有较强的傲慢感。“我们原来自嗨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连一个人的企业都服务不好,搞不清楚到底是在帮谁解决问题。”

具体要如何理解这种傲慢?元安的离职信里有一个清晰的例证,他列举了阿里当年做口碑时的举措:

“我们的手段极其简单粗暴:砸钱搞运营,做数据指标。至于铺商家,做服务,做产品这些基本功,属于苦活脏活,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对KPI的影响远不如短期砸运营来得直接、快速。于是这些基本功要么不愿意干,要么干的人换不到好绩效。”

总结下来,就是沉不下心,眼睛只能看到短期绩效,看不到长期发展。

而与傲慢相对的,是“脚踏实地”,这是无招给团队的解题思路。落实到行动中,是他“急事缓办”的思路,比如他告诉媒体,钉钉创新小组的考核标准并不是用户量,而是用户满意度。

但现实真是如此吗?

在《中国企业家》的报道中,无招给拉新部门的员工定下的续约条件是:去飞书拉一个客户,且拉新KPI在去年的基础上直接翻倍,并要求把客户从普通等级,付费续约到更活跃的等级。

显然,事实与他展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存在出入。

另一方面,无招不得不紧张起来。

叶军任下,集团对钉钉的布局重点放在了商业化,叶军也成功将钉钉带入了商业化轨道,截至2025财年,钉钉年收入超过30亿元。

但当集团将重点放到赚钱上,一些动作就会变形:钉钉的功能出现了盲目堆砌的现象,用户很多时候被各种功能绕得眼花缭乱,需要付费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甚至只要不付费,在钉钉上就“寸步难行”,且不是按需收费,而是强制打包。

与此同时,飞书却在飞速进步。

与钉钉不同,飞书专注于核心协作场景的深度优化。通过这种聚焦策略,飞书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更加精致和高效,由此吸引来了一批高质量客户。例如,小米、理想汽车、安克创新等知名企业都选择了飞书。

这其中,尤以小鹏的“倒戈”最令钉钉尴尬,众所周知,阿里曾参投过小鹏汽车,何小鹏本人更是从阿里出去的悍将,但也因对钉钉功能的不满投入了飞书的怀抱。

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一件事:去年9月,女装品牌伊芙丽有意从钉钉迁移至飞书,叶军亲自前往品牌总部挽留,但伊芙丽去意已决,仍然选择放弃钉钉。

尽管后来无招辩解称钉钉也从飞书挖走过客户,但对比钉钉流失的客户:珀莱雅、茉莉奶白、银泰集团、伊芙丽、insta360、好想来等,与飞书流失的客户:百世快递、利尔达、微脉等品牌,品牌价值高低立现。

以至于飞书CEO谢欣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被钉钉撬走的客户)这个数量非常少,所以我比较少能接触到,而且基本是叫不上名字的公司。”

但钉钉的基本盘还在。

2024年,钉钉以32.7%的市场份额在协同办公市场位列第一,企业微信和飞书则以25.4%、18.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和第三。

需要注意的是,钉钉的付费客户中,中小企业占比高达80%,大型企业在钉钉的收入大盘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飞书的客户大部分集中于中大型客户和知识密集型客户,尽管目前尚未盈利,但在未来商业化的进程中,就客户群“变现”的难易程度而言,飞书或许会对钉钉形成碾压之势。

无招的紧迫感可想而知。

据市场传闻,钉钉内部推出“翻书计划”,欲以飞书50%的报价来争夺客户。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吸引客户,钉钉未来商业化战略是否会陷入到“烂生意的泥淖”,无招需要仔细审视。

飞书、钉钉,以及企业微信都已明晰,未来办公软件的战场将集中在AI领域,眼下三方已经在表格这一办公形式上产生交锋,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不到最后,一切结果都无法预测。

图:飞书(上)和钉钉(下)的AI表格

无招认为未来最激烈的交火点更在于大模型能力,那时,便是字节、阿里和腾讯三大巨头的角斗场,每一方都必须严阵以待。

英特尔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在PC端,我们仍有68%~70%的市场份额,就数据中心而言,尽管我们正在失去一些机会,但我们仍有50%的市场份额,生态系统是存在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专注于我们应如何捕捉部分客户需求,如何拥抱AI”,这是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压力下,陈立武给英特尔提供的解题思路。

陈立武始终保持着一种儒雅谦逊的处世观,如果说取悦客户是他的生意宝典,那保持谦逊就是他的人生格言。

“对我来说,一件很重要是要有谦逊的文化,如果你太成功了就会骄傲,以至于不会倾听”“我信奉一个简单的理念:保持谦逊。努力工作。取悦我们的客户。当你坚守这三个核心信念时,好事就会发生。在我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都是如此,这也是我作为CEO处理未来工作的方式。”“我的妻子每天早上提醒我,要照顾好与我共事的人。她对我说,不全是你的功劳,你只是做了一部分工作。尽人事,听天命。这让我始终脚踏实地。”

这种品格,恰好与英特尔长久以来的傲慢形成某种对冲。

陈立武是个狂热的篮球迷,他从打球中认识到:如果你真的很想打好篮球,除非你与LeBron James进行一对一的比赛,你就知道你必须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打好比赛,如果你总是对拥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满足,那这不是一支冠军球队”。

仅仅保持谦虚无法成就陈立武,谦虚之下,这位投资人的目标从来都是与行业顶尖共舞,这让他可以永远保持进取心。除此之外,这位投资人最厌恶的事情便是失败:“没有什么比失败更让我讨厌的了。”

一个讨厌失败的人,是会不顾一切取得成功的。

尽管现在英特尔的陈年积弊仍未解决干净,财报数据也没有向好发展,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陈立武的努力下,英特尔有机会活下去。

这样的评价不算高,但属于英特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仅是让它活着,陈立武就已经用尽全力。

再次回归后,无招的个人气质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无招是阿里体系中少有的对外界展示出浓厚个人性格的业务创始人,他强硬、偏执,但此次归来,他柔和很多。

“向死而生,钉钉是自己的事业。”这是曾经写在钉钉办公室的一句话,也是陈航的座右铭。然而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他说:“钉钉是阿里巴巴的钉钉,我一直都理解。”

他还说:“我是阿里巴巴培养的,钉钉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没有阿里,就没有钉钉”,“做成钉钉过程中,集团对钉钉有非常多的投入”,“ 我是在阿里成长起来,还是有归属感的”“我对阿里心存感激,我们之间有信任和亲近感”……

颇有一番历尽千帆后的成熟感。

将故事细节简化,无招在阿里的经历大致分为:实习——离职,赴日工作——召回——创办钉钉——离职创业——再召回。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很有规律地与他亦步亦趋,相伴而行。常常是刚经历完一场失败,无招就会憋大招,创造一个成功:

因为与吴泳铭同校的缘故,他得以加入阿里巴巴做实习生,结果两年后赴日本工作,错过了阿里巴巴上市的造富神话,后来被召回后,集团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淘宝搜索和来往,结果最后都不了了之,经历了冷嘲热讽,他一鼓作气创造出了钉钉,大获全胜,原本以为往后的人生就与钉钉捆绑一辈子了,最后又因与集团战略不合负气出走,开启自主创业。

按照规律,他又该失败了。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无招创办的“两氢一氧”(简称:HHO)是一家跨境电商品牌,当时主要推出了两款核心产品:智能硬件(光控耳机HHOGene Gpods)和宠物品牌(HHO LOVE)。

这两个品牌的销售情况公司没有对外公布,但在2024年12月~2025年2月期间首席人物观观测到:HHOGene独立站的流量指数刚刚过1万,可见影响力一般。

HHO LOVE的经营似乎不错,亚马逊店铺显示,该品牌已经服务了10万+宠物家庭,按照件单价150美金来计算,品牌的GMV合人民币约1亿元。

但征服过大海的人很难对征服游泳池产生兴奋感,所以当阿里发出战报邀请,他又回归了。

只不过,路径可以复制,成功却没有规律,这一次,无招会获得怎样的结局没有人可以预测。他的疯狂举措最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只能在终章时见分晓。

但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刻,不会很远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作者:二毛

相关推荐

阿里海康成立HR联盟,将共享员工隐私?钉钉:造谣
钉钉与微软中国达成产品级合作,发布钉钉Office套件
钉钉斜杠“/”,撬动AI办公革命?
陈航出走,钉钉梦碎
钉钉“贪财”出下策
钉钉推出5.0版,新增“在线办公室”、“圈子”等功能
钉钉只做一件事
刚刚,钉钉宣布买下拍乐云
钉钉,用大模型将自己重做了一遍
焦点分析 | 字节To B再出手:“飞书”突进,闪避钉钉

网址: 钉钉与英特尔,共享同一种革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52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