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被资本“玩死”的教训:1个亿买来的创业课

现在的资本可真狠,能让这么年轻的创业者,背上一个亿的债!37岁的王自如,当年科技圈的红人,欠了一个亿,现在只能坐绿皮车、吃泡面。他到底做了什么,欠下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钱?


王自如一个亿的债到底是怎么背上的?
很多人以为,他是创业失败是产品卖不动。我特意去查了查:
说白了,王自如这身债是十年前创业时就埋下的雷。当时拿了雷军、OPPO这些大佬的投资,签了份“对赌合同”——干得好一起分钱,干不好自己掏腰包赔。结果公司真没做起来,投资方可不就拿着合同找上门了。其中一家叫上海曙晖的基金,直接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直接判他赔3629万。可这还没完。后面还有股权纠纷、员工赔偿,一堆连带债务。乱七八糟加一起。一算账一个亿。为了还债,他把房子车子都卖了。

当年那波手机创业潮,签对赌的可不止他。像罗永浩的锤子、丁磊投的“点心OS”、朱啸虎投的一堆项目,都被埋了雷。投资机构嘴上说扶持创业者,实际上签的都是“保本条款”,只要企业没上市,就得创始人个人兜底。很多机构已经把风险投资干成了“放贷生意”,很多创业者都栽在了对赌上。
从格力改革,到AI创业,再到雷鸟打工
后来2021年,34岁的王自如去格力打工,当时格力请他去,是董明珠亲自拍板的,想让他搞年轻化改革。可王自如风格太互联网——动不动就说“用户体验”“流程优化”,结果格力内部老人直接不买账。
王自如在格力一年工资等等加起来100多万,干了2年半,可这点钱在亿级债务面前就是毛毛雨。他在格力搞改革,虽然帮公司省了钱,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安装工嫌流程太麻烦,经销商被系统逼得跑去京东进货,好多人巴不得他赶紧走。

离开格力后,就说要做AI内容的创业,他甚至将名字改为“王自如AI”,试图打造个人IP,走轻资产的内容创业路线,用他的话说,是看中这行“来钱快、整合资源容易”。他拍了几期视频后,播放量平平,就没动静了。这次转型AI,卢松松感觉就是病急乱投医的典型。

王自如从格力离职后,也比较迷茫,找不到创业方向。现在又去一家AR眼镜公司雷鸟去打工,从头再来。他刚入职雷鸟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雷鸟的老板做了一次类似【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那样的访谈,也算是帮雷鸟做了宣传推广。

有意思的是:雷鸟其实是TCL体系下的创业公司,TC和格力在渠道、电视业务上竞争激烈,一直都不对付。相当于王自如离开格力后,去了“对手阵营”。
写在最后: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创业者的失败故事。但真相是——中国的创业者早已成了资本的抵押品。现在的风险投资,很多都不冒风险了。他们不看项目,不看产品,只看对赌。你没达标?那就让创始人自己回购股份,倾家荡产也要逼你回购股份。他们肯定稳赚不赔,但你就要倾家荡产了。

其实,很多中国的创业者不是死在产品上,就是死在那份对赌协议上。王自如只是第一个被看见的,但在这条创业路上,每一个被逼着回购股份、被迫卖房还债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血肉,帮资本保本啊。

卢松松是一位自媒体人、短视频博主。也是创业者必看的账号,关注草根创业圈、科技互联网、自媒体和短视频行业。感谢您的关注!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700万买来的创业教训
王自如被强制执行3383万,网红创业者的光环消失了吗?
王自如被传离职后,部分经销商为何拍手称赞? | BUG
1年卖1个亿,它代表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新机会
盖茨后悔让谷歌推出了安卓,WP是怎么被玩死的?
二次创业成功人士的19个经验与教训
创业这一年,我学到了5个重要教训
2022,大厂投资拐点:百亿资金买来的“教训”?
五年来失败的创业项目,都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王自如发视频透露AI创业方向,称离开格力有遗憾
网址: 王自如被资本“玩死”的教训:1个亿买来的创业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53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