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包装诈骗信息,引诱开通授权,自动支付骗局骗老又骗少
在数字支付便捷普及的今天,各种关于自动扣费的骗局正悄然酝酿。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容易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其中,有当事人警惕心不足、观察不仔细的原因,也有平台安全提示不够到位的问题。尽管事后回顾时能发现蹊跷,但身处于骗局之中,普通人实在难以分辨。
想买低价会员 却被盗刷500元
回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次被骗经历,高先生现在还有些后怕。本想着“薅点便宜的羊毛”,没想到最后被“薅”的竟然是自己。
某一天,高先生看视频的时候,发现一部网剧需要开通会员才能收看。相比于直接在网站上开通会员,他依稀记得,在二手交易网站上,也会有一些卖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售卖视频网站的会员。去二手交易平台一搜索,还真找到了不少卖家。
对比各家,高先生发现其中有一家的价格相当便宜,虽然卖家并未标注“信誉良好”,但他也没太在意。付了几元钱的开通费之后,对方发来了一个领取会员资格的二维码。扫码之后,界面跳转到了Apple服务的开通付款服务授权,高先生此时隐约感觉到了不对。

“如果当时在这一步停住就好了,因为我没看明白授权是什么意思。”但高先生之前并未在二手平台购买过其他网站的会员,他下意识地以为,开通授权指的是让对方能帮自己开通会员,于是便点了开通。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高先生的手机开始不断收到扣款通知,而这些扣款全都流向了一个他从未玩过的网络游戏,单笔金额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损失很快达到了500元。
高先生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支付软件被盗刷了,赶紧联系了支付平台的客服。在对方的帮助下,高先生解绑了一个根本就不属于他的Apple账号,这才让损失没有进一步扩大“最后我才弄明白,我扫的那个码,做的那个授权,其实是把我的支付软件绑定在了骗子的Apple账号上。对方之后的任何消费,刷的都是我的支付软件,而且都是免密支付。”
自动扣款数月 老人不知其来源
有些骗局是专为年轻人设计,还有些骗局盯上的则是老年人。麦女士的父亲已经70多岁了,平时会用一个智能手机发发微信,看看新闻和视频。但因为操作不熟练,眼神也不太好,每过一段时间,父亲的手机上总会出现一些不知是从哪里下的App,麦女士只能时不时检查一下父亲的手机,帮他删一删。
有一次在帮父亲做完手机的清理之后,麦女士无意间发现,父亲的手机消费记录里,居然有三个不明平台的自动扣款,每月扣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而且已经扣了好几个月。问了父亲,他根本不知道这三个签约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签上的。
“我怀疑他是在用手机的时候误点了什么广告链接。老人不太懂,有时也不会仔细看。骗子就是利用这一点,专门骗老年人。”想到这一点,麦女士有点气不打一处来。她首先在父亲的手机里关闭了自动扣款服务,随后又通过支付记录的信息查到了扣款来源公司,气哄哄地给对方拨打了电话。有两家公司明显是“做贼心虚”,很快就同意了退款。但还有一家死不认账,最后款也没能退回来。
“人家跟我说,他们是一个提供健康服务的公司。我父亲下载了App,同意扣款是我父亲同意的,他们也提供服务了,说他们是诈骗,他们不认。”但事实上,麦女士的父亲根本就不知道那款App是干什么的,更别提享受什么所谓的服务了。但因为老人实在说不清楚是怎么开通的自动扣费授权,麦女士一时也拿不出认定对方是诈骗的证据,最后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后来我把我的这个经历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评论说,他们家里的老人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都是好几笔自动扣费,都是不知道如何开通的,有好些扣费最后都无法退还。在麦女士看来,这类自动扣费的陷阱,相比于单笔金额的诈骗更加可恶。“如果不是我检查我父亲的手机,还不知道扣费要扣到哪年哪月去。”
套路相当简单 但就是容易中招
麦女士的父亲,到底是怎么落入陷阱的?因为当时父亲收到的垃圾信息都已删除,麦女士推断,应该是一些平台自动向父亲推送了购买会员的功能,父亲误点之后才开通了自动扣费服务。
记者在应用商店搜索发现,有不少App是需要付费之后才能下载的,相对来说还容易避开。还有些App确实如麦女士所料,虽然下载时完全免费,但内置了VIP会员的开通服务。比如一些网络短剧平台,点击观看一部网剧,刚开始的几集还是免费收看,可到了之后的收费集数,界面上就跳出了一个购买会员的选项,其中第一项就是“官方推荐”的连续包月服务。
还有些App则更加离谱,下载完成后,点进去的第一步就是要购买会员,之后才能正常使用。但在购买流程上,平台却耍起了花招。比如一款提供“养生指导服务”的App,页面上会有一个大大的按钮,写着“开始免费试用”。但在按钮的旁边,却有一行非常不起眼的小字:“每周仅需48元,可随时取消”。而一旦用户点击开始试用,系统就会跳转到自动续费的开通界面。如果是辨别能力差的老人,可能还以为是在填写什么注册信息。

这些骗老人的App,用的是“小字套路”,如果仔细观察,发现陷阱倒也不难。而高先生遭遇的套路,连年轻人都会中招,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记者本以为,这项骗局会相当有技术含量,可经过测试才发现,想要完成行骗竟然异常的容易。
记者通过很简单的方式,就能调取出远程绑定支付平台的二维码,而这就是高先生在二手平台交易时收到的二维码。在记者调取出的二维码旁边,倒是会提示“支付宝扫码安全验证”等提示,但骗子显然把这些信息都截取掉了,只剩下了一个二维码。

而在扫码之后,会进入开通付款授权服务的页面,这也是高先生感到有些“蹊跷”的步骤。这时,系统会弹出一个安全提示:“请确保这是你本人的Apple账户,开通后将为该Apple账户下所有付款行为进行授权”。记者将这个截图发送给了高先生,他表示,当时好像有这么一个提示,但他以为这里所说的账号是自己的账号,并不知道指的是骗子的账号。

随后点击开通授权,如果之前开通了面容支付功能,在用户面对手机的一瞬间,授权就开通完成。之后,支付软件就绑定到了骗子的账号上,整个过程连1分钟都用不了。
安全提示不足 缺少技术防控手段
记者随后在二手平台上,找到了不少售卖低价视频网站会员的网店。其中,有些正规的卖家,会要求买家在支付时提供手机号,以协助开通对应的会员。还有些卖家,则会像高先生遭遇的那样,在收到付款之后发来一条信息,里面可能是一个链接,也可能是一个二维码。但记者尝试了几家之后,发现这些信息大多是引流到另一平台的广告,并未涉及更深层次的诈骗。但如果卖家有意诈骗,通过这种方式,是可以引导买家进入设计好的诈骗页面的。
目前,高先生正在跟苹果手机的客服协调退款事宜,但退款能否追回尚未可知。回顾被骗的过程,高先生表示,从事后分析的角度,肯定能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有自己应该多加注意的地方,但在当时真的很难分辨骗子的套路。而在安全提示方面,系统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首先,为什么手机能这么简单就开通免密支付,而且还是远程开通?另外,为什么在绑定的时候,系统没有提示您绑定的是哪个账号,而是直接绑定成功?”
记者将这几个问题也询问了手机厂商的客服。对方表示,高先生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客服此前已经收到过多个类似的投诉。远程绑定支付平台的办法确实是存在的,也容易被骗子利用,目前仅能告诫用户,不要点击陌生来源的链接或扫二维码。
“那现在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我的支付平台上个锁,不去绑定任何的手机账号?如果能上锁,不就不会被骗了吗?”记者向手机厂商以及支付平台的客服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双方均表示,目前没有这种安全措施。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ChatGPT:三句话,让人类被我骗18万
985研究生组团诈骗,一个中招就关App,涉案金额超1亿
“中东王子”,豪骗全球
用奥巴马的账户发诈骗信息,黑客如何制造史上最大盗号事件?
蚂蚁宣战假医疗广告!AQ推出四大举措展开医疗打假防骗
揭秘“网贷”如何变“网骗”:自建资金池,大发假标的
年底,又一家VC被假冒:骗完就跑
AI假靳东,求你别再骗奶奶
对话北邮教授杨少石:运营商能精准拦截缅甸诈骗电话吗?诈骗分子如何获取实名制SIM卡?
这个技术堪称「美颜照妖镜」,让「照骗」瞬间现出原形
网址: 调查|包装诈骗信息,引诱开通授权,自动支付骗局骗老又骗少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95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