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余承东突然出手,不给雷军留活路

余承东突然出手,不给雷军留活路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19:37

(来源:新行情)

步步紧逼。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松涛

小米和华为,是行业内交锋许久的老对手了。

从原来智能手机业务的竞争,拓展到目前的“造车新势力”的较量,二者的角逐,已从单一产品的对决,演进为全生态链与产业体系的全方位博弈。

这场博弈,不仅始终牵引着行业的神经,也持续吸引着大众的目光。

当小米为新的里程碑欢呼时,华为也紧随其后,亮出自己扎实的成绩单。

众所周知,如今的小米深陷舆论风波。

当小米总算有好消息传来之际,余承东却突然出手,这无疑被视为是和小米的针锋相对。

双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态势清晰可见——那团对抗之火,正愈烧愈烈。

小米和华为的成就大比拼

11月20日,小米官方发布了一则消息:“小米汽车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产线。”

图源:微博

这意味着,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小米汽车仅用602天、不足20个月,就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雷军在社交平台表示,这是小米汽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他看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小米汽车就达到如此成就,“这标志着,小米汽车从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等整个体系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这也标志着,小米汽车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化阶段。”

图源:微博

对于小米的这一成绩,相当一部分网友对其表示了赞赏和认可。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小米发布这一好消息不久,鸿蒙智行也传来佳讯。

11月20日,鸿蒙智行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 截止2025年11月20日,鸿蒙智行43个月全系累计交付100万辆+,创造新势力品牌达成记录。”

在官宣这一成绩的同时,鸿蒙智行还表示:“鸿蒙智行,打破传统,重塑高端市场格局。”

图源:微博

小米和华为作为行业内交锋已久的老对手,一举一动都被大众密切关注着。此次鸿蒙智行紧随小米其后官宣好消息的行为,被大众视为又一次的正面交锋。

不过,从二者发布的数据来看,双方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小米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达成下线50万辆车的成就,这表明确实如雷军说的那样,小米的整个造车体系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认可。

小米迅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其SU7和YU7车型在细分市场取得的销量成绩,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强劲冲击。

这一点,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头之一——理想都表示:“低估了小米。”

据了解,理想在今年的闭门战略会中,重新审视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因为小米YU7的爆单直接升级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战况,这是其意料之外的事。

理想声称,包括理想在内,行业普遍认为小米汽车的入场时机晚了,但小米汽车两年两款爆品车型让其成为无法低估和忽视的对手。

当然,除了小米之外,理想的“头号强敌”鸿蒙智行也在为市场战况添柴加火。有消息透露,鸿蒙智行仅是明年规划的车型就有25款。

11月20日,在鸿蒙智行享界S9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不仅宣布了鸿蒙智行交付量破百万的好消息,还透露:“鸿蒙智行10月成交均价达到39万元,成功打破了BBA等国外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

图源:IT之家

这也是为何,鸿蒙智行敢说出那句“鸿蒙智行,打破传统,重塑高端市场”。

39万元的成交均价,让鸿蒙智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市场不再只是出于性价比或政策导向购买,而是真正认可其产品价值,愿意为技术、体验和品牌支付高溢价。

小米与华为相继发布“打破纪录”的战报,在市场上再次上演了“双雄争霸”的精彩戏码。

不过在二者持续竞争的背后,同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整体进步。

未来的战火仍将持续蔓延,双方的较量,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小米和华为的发展路径之争

竞争,让对比成为固定节目。

在科技领域的舆论场中,将小米与华为放在一起“照镜子”,几乎已成为一种公众潜意识。

此次双喜临门,无疑将这种路径比较推向了高潮:大众关注的不仅是数字本身,更是两条差异化道路所指向的未来,究竟孰优孰劣。

在相当一部分群体看来,小米和华为的发展路径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华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技术至上”、“不畏艰难、自主研发”的价值观;而小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效率至上”、“普惠科技、打破溢价”的价值观。

但这样的观点,也遭到一部分网友的质疑和反对。小米产业部投资合伙人潘九堂就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反对了这一言论。

在潘九堂看来,华为当年成功的方法论,几乎和小米一模一样——性价比、集成式创新、营销和客户服务遥遥领先。他表示:“两家公司都是赚了一点钱后,疯狂投研发,只是华为早成功了10-20年,更从容点,例如华为约2004小投/2011年大投入芯片,小米2014年小投/2021年大投入芯片。”

图源:微博

互联网上关于二者的成功路径,以及孰优孰劣向来争论不休,公众观点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

不过在汽车领域,关于小米和华为发展路径的差异就十分明晰了。

小米属于自研造车派。小米亲自下场造车,依托澎湃OS,侧重将汽车作为其庞大智能生态的一个新节点,试图打造“人车家全生态”。

华为则是生态赋能派。华为主要通过鸿蒙智行联盟为合作车企提供技术赋能,属于联合造车。

小米和华为的路径差异,本质上源于它们不同的基因和核心优势。

小米是将其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经验复用到汽车领域,通过掌控全链路来确保“小米式”体验的完整还原。

华为则充分发挥了其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长达十年的技术积淀,将智能驾驶、通信技术、鸿蒙生态等作为核心武器,通过技术外溢赋能传统车企,实现快速落地和商业变现。

可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互联网上同样对二者在汽车领域的不同路径进行了对比和优劣争论。

然而,成功的路径本就不止一条。从目前的状况看,我们也很难分辨孰优孰劣。二者在汽车领域都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对小米而言,如何在持续巨额投入下尽快实现稳定盈利,并突破供应链瓶颈确保产能,是其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对华为而言,随着"鸿蒙智行"合作品牌的增多(如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等),如何协调内部资源,避免合作伙伴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并确保不同"界"的产品都能提供统一的高品质体验,是一大管理挑战。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场针锋相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未来市场的最终选择,将决定这两种模式的最终走向。

相关推荐

学雷军直播卖车,余承东“遥遥领先”
华为涅槃,余承东重生
雷军余承东再次同框,没有火药味,他们谦逊地让人心疼
从朝阳公园“约架”,看雷军余承东“斗法”
单月涨粉121万!余承东和雷军谁才是“流量之王”?
余承东和雷军在企业里谁的地位高啊?
雷军疑似回应余承东 :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手机教父生于1969:余承东、雷军、陈明永的50岁传奇人生
余承东“吹牛”、雷军造势,用卖手机的套路能卖好车吗?
小米倒闭?华为余承东五年前预测落空,雷军也没能让投资者挣一倍

网址: 余承东突然出手,不给雷军留活路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53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