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微软陶然:AI不应一家独大,微软要做开放的Agent网络
微软 Ignite 大会近期举办,在中国专场上,微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智能体网络”。
简单来说,微软要用全栈的技术来把模型能力、产品能力与行业场景整合,让企业生产力从 Copilot 推向真正的 Agent。
对中国市场而言,它希望给这些快速成长的企业提供“全球级 AI 基建 + 本地化执行力”同时在线的能力:通过 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 和 Power Platform 的统一底座,利用它 50 年的安全积累,以及在全球 70+ 区域的合规覆盖来提供全球化的工具。目前微软也已经和好未来、蔚来、声网、OPPO、联想等企业联合创新,在这个过程里和中国客户一起探索如何让 AI 从“一个特性”变成“一个系统”。
在Ignite大会上,微软也把未来一年的技术底牌一次性摊开:AI 的底层能力怎么进化、产品矩阵怎么重构、战略火力往哪儿集中,三天时间里系统性的做了分享。
硅星人也在此期间在微软硅谷总部,与微软大中华区COO陶然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
以下为我们和陶然的对话实录:

微软要打造一个开放的Agent网络
硅星人:在过去一年里,全球AI技术与应用层面有哪些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突破?中国企业在这些变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另外,在企业落地层面,哪些突破是您认为真正有意义的?
陶然:非常好的问题。首先分享一下我们从微软视角看到的全球 AI 趋势。三四年前大家可能听过一个buzzword,叫 Scaling Law(缩放定律)。Scaling Law本质上有点类似 PC 时代改变世界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定义了我们从纸质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因为 CPU 的算力每 18 个月都会显著提升,使个人电脑不断变强,从而推动整个人类完成信息化。

Scaling Law 在 AI 时代扮演的角色,也是在定义我们如何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它核心衡量的是:如何让每一块 GPU 在同样的成本或功耗下,能提供更高的推理能力(token per second),从而持续提升模型的性能、质量、安全、合规等边界。
过去几年,无论是 NVIDIA 的 GPU 迭代,还是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都越来越快,没有到达天花板。我们看到一个明确趋势是:在今天大模型已诞生三四年后,Scaling Law 仍然有效,而且离终点还很远,会持续推动模型能力增长。
举个例子:三四年前,在微软 Azure 的一台当时最新的机器上,每秒能生成的 token 大约在 20k 到 23k 左右。而如今最先进的 GPU 集群,如基于最新架构的 GPU,单机的 Token 吞吐已经达到 1.2 million per second(120万每秒)。也就是说,单机智能产生的“智能产出(Intelligence Output)”是两三年前的几十倍。
这不仅是“量”的增长,也带来“质”的变化。模型变得更聪明、理解力和推理力更强,而且这个趋势仍在持续。
在去年以后,我们看到另一个变化:随着大模型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推理侧(Reasoning)”能力被激活。模型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进行思考(Think),具备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如果说过去三四年 AI 的突破更多集中在问答(Q&A)、生成(Generation),那么从今年开始,整个行业的重心已经明显转向智能体(Agent)。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在智能体方向加大投入,把现有流程、系统与生产力重新通过智能体改造。这是一个明确趋势:随着模型能力持续提升,人类对 AI 的采用正从 Copilot(助手)走向 Agent(自治体)。今年是 Agent 元年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场景出现。
回到中国企业,中国公司在本土创新上做了很多努力。现在的大模型时代不是“赢家通吃”,而是“百花齐放”,基础模型与垂直模型都有市场需求。
很多中国公司在大模型、垂直模型(Agent + Vertical Model)、平台能力等方向都有创新。有的模型甚至开源,不只服务中国,而是面向全球 AI 社区,是全球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微软的使命很清晰:在智能体时代,构建一个开放、可信、安全、企业级的智能体网络(Open Agent Web)。我们相信 AI 时代不应由单一模型或单一平台主导,而是要开放、异构协作,让不同智能体与不同系统可以横向、纵向自由交互,从而真正释放 AI 对企业的生产力价值。”

硅星人:非常清楚。您刚刚提到中国企业的情况,我们有个问题:很多中国企业在 AI 上投入很大,但实际落地和商业化进展参差不齐。您认为他们在 AI 创新上的最大短板和优势是什么?
陶然:AI 时代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成熟度。AI 能力大家都能获取,但为什么有些企业“上得痛苦”?关键在于基础信息系统与数据质量是否达标。

我们常说:Garbage in, garbage out。很多企业以为 AI 能解决一切,但当 ERP、CRM 数据根本不准时,AI 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所以第一课是:要先补齐信息化和数据质量,让数据能真正用于 AI。
第二课是安全、合规与信任。很多企业担心自己的机密数据会不会因使用 AI“泄露”到外部,这是普遍担忧。传统企业没有端到端安全管控能力,因此需要可信的 AI 平台和治理工具。微软在数据安全领域深耕数十年,我们不仅提供模型和平台,也提供相应的治理与保护工具。
微软中国的角色:全球能力 + 本地化执行
硅星人:结合微软在中国的落地经验,你们在帮助本地客户部署 AI 与云技术时遇到哪些水土不服的问题?
陶然:水土不服取决于场景,但我们在中国也看到很多成功案例——通过微软全球 AI 平台与本土业务场景结合,产生了很多创新。比如我们与好未来合作的“九章随时问”,用 Azure 的语音与 TTS 能力提升学习体验;和深网、车企等合作也都出现很多成果。
很多水土不服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想清楚上 AI 的业务诉求。只是“上 AI 为了上 AI”。应该先明确场景、目标与 ROI。
我们的建议是三步走:
先提升员工 AI 素养(理解 AI、用 AI)。如用 Copilot for PowerPoint、Word、Excel 提升日常效率。
再优化企业流程,由“人驱动流程”逐步变成“智能体驱动流程”。
最后打造下一代 AI 原生产品,实现真正的业务转型。
硅星人:结合这些阶段,微软中国在中间扮演什么角色?
陶然:我们的定位很简单:做企业最可信赖的全球级云 + AI 平台提供商。我们不做 Super App,不和客户的业务竞争,而是做他们的合作伙伴。企业上 AI 需要一个可信、安全、合规、懂行业、并且有本地支持的伙伴,而微软刚好具备这些优势。

硅星人:在帮助中国企业出海方面,微软中国做了哪些本地化调整?有没有遇到文化或价值观差异,又是如何处理的?
陶然:这实际上是微软的优势。我们既懂中国,也懂海外市场和合规要求,这是信任的来源。
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挑战并不是语言,而是对当地文化、人文、合规的理解。微软在全球有超过百项合规认证,为客户提供安心的平台。
另外我们在全球各地都有团队可支持客户,同时云的特性也让企业能远程统一管理国内外的技术平台,实现 24×7 的无缝支持。
硅星人:哪些中国企业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它们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陶然:AI 时代全球竞争力会被重新定义。传统强者如果跟不上 AI 也会被颠覆。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借助 AI 转型快速实现全球扩张。
例如深网与微软合作构建全球实时音视频网络,让他们在全球语音交互场景中具备高质量体验,并能快速扩张用户。
核心差异在于:能否理解自身业务的长期诉求,并基于此制定具有全球适应性的技术战略。

硅星人:从组织架构和人才能力来看,中国企业要怎么调整才能真正成为 AI 原生企业?
陶然:首先是 AI 素养。AI 转型不是 IT 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公司的事情。很多成功案例都是从 CEO 和董事会自上而下推动,比从底层慢慢试要快得多。
其次,AI 时代的研发速度完全不同。过去一个 IT 项目要 6 个月到一年,现在很多 AI 项目两三个月就能从想法到上线。像 GitHub Copilot 等工具大幅缩短研发时间,让企业能“快速试错(Try fast, fail fast)”找到最佳方案。

硅星人:企业规模部署 AI 时,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治理环节是什么?微软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陶然:关键仍然是安全、合规和高可用。很多企业先上线再补安全,成本反而更高。应该在第一天就把安全与合规嵌入设计。
第二是统一的平台能力,能够整合内部数据与外部实时数据,并通过智能体落地业务价值。
第三是行业专业能力。微软针对零售、医疗、金融等行业都有深入积累与行业模型,帮助企业在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都能成功落地。
硅星人:今年的 Ignite AI 发布会上,有哪些亮点更新让企业在客户赋能方面迈上新台阶?
陶然:大会上正式亮相的更新核心方向依旧明确:微软继续构建开放、安全、企业级的智能体网络,为所有企业提供可信赖、模型非绑定的开放平台,加速业务与产品的 AI 转型。
硅星人:作为微软中国的 COO,您如何看待创新、合规、效率之间的冲突?微软内部有什么机制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陶然:我不认为这是冲突,而是文化升级。微软核心文化之一是 Growth Mindset:从“无所不知(Know-it-all)”变成“无所不学(Learn-it-all)”。只有保持开放与学习态度,企业才能在 AI 时代找到新的增长路径。微软内部有许多 AI 转型成果,例如客服部门通过智能体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与满意度;法务部门通过 AI 降低外部律师成本等。这些都证明 AI 能显著提升组织效率和业务表现。

图源: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cities-crowded-time-lapse-2017-8
未来三年:中国或将成为AI场景爆发最快的市场
硅星人:未来三年,AI 在中国企业中最大的应用场景会是什么?哪些行业会率先爆发?
陶然:其实中国市场和其他国家相比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可落地场景数量更多,且落地速度更快。
我们看到几个趋势非常明显:
第一,2B 和2C 都有巨大的空间。
不仅是传统的企业服务、工业、金融等2B 方向,消费端、内容端、教育、零售等 2C 的 AI 场景同样爆发性强。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2B、2C 同时具备巨大潜力的市场。
第二,中国企业在“AI 场景落地速度”上远超全球平均。
过去几年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对新技术的试点、上线和规模化节奏都更快,这反而推动我们思考:如何能为中国市场创造更多前沿场景,加速落地?
实话说,当你环视整个中国市场,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不需要 AI 的行业。
从制造到医疗,从教育到零售,从大模型原生科技公司到传统行业龙头,几乎所有行业都能看到 AI 颠覆与重构的机会。
但真正的关键是:
企业要沉下心理解自己的业务场景,然后找到适合的 AI 解决方案与落地路径。
这也是我们未来几年在中国会持续做的事:
帮助企业依托全球级云 + AI 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安全、合规、高可用地部署 AI,无论是2B、2C,还是2B2C。
相关推荐
对话微软陶然:AI不应一家独大,微软要做开放的Agent网络
微软AI Agent支持A2A、MCP协议!智能体协同生态大爆发
刚刚,Windows 首次支持AI 时代的C 口,微软拉来AI 圈三巨头,重新定义操作系统
微软全面开放Bing Chat,能在搜索上挑战谷歌吗?
「巨硬」真的来了,马斯克硬刚微软,官宣新公司:要靠AI“复刻”整个微软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祺:未来公司要么大,要么小,中型公司将急剧收缩
关于ChatGPT,这才是微软Build大会上最重要的对话
ChatGPT能否拯救微软的软件口碑?
微软CEO,展望AI 2025
2025上半年,AI Agent领域有什么变化和机会?
网址: 对话微软陶然:AI不应一家独大,微软要做开放的Agent网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60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