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市值血崩56000亿!谷歌“偷袭”英伟达!

市值血崩56000亿!谷歌“偷袭”英伟达!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1月26日 21:31

短短两个月,英伟达市值血崩8000亿(约合56000亿人民币),华尔街要“抛弃”它了吗?

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正在英伟达头顶炸响!曾经带领AI浪潮、市值一度冲破5.15万亿美元的巨头,在短短一个月内,其股价如同坐上滑梯。11月25日美股盘中,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逾7%!瞬间,近3500亿美元(约合24785.9亿人民币)市值凭空蒸发。

尽管随后跌幅收窄,但收盘价创下两个多月新低,距离10月29日的历史高点212美元/股,英伟达的股价已暴跌约16%,市值蒸发总额已恐怖地超过8000亿美元(约合56653.6亿人民币)。

英伟达,到底怎么了?资本市场的风向,又为何突然反转?

01.

黄仁勋,又急了

这是一场久未显形的信任危机。

距离英伟达冲上5万亿美元市值、成为史上首家踏入这一高度的企业,才仅仅过去了27天。市场原本的狂热情绪却在这段短暂时间里发生微妙转折,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AI计算力的真实需求,也开始怀疑巨额投入能否顺利转化为足以支撑估值的收益。

英伟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们对谷歌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我们也将继续向谷歌供货。英伟达领先行业整整一代,也是唯一一个能运行所有AI模型、并在所有计算场景中部署的平台。”

图源:英伟达

英伟达表示:“与专为特定AI框架或功能设计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相比,英伟达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强的通用性以及更好的可替代性。”

但如今的市场风向已经开始转变。

随着谷歌11月18日正式发布新一代模型Gemini 3,市场情绪出现明确拐点。这款在LM Arena 排行榜以1501分登顶的模型,完全基于谷歌自研TPU架构而非英伟达GPU,且在推理能力、数学计算等多个核心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 GPT系列模型,其在Humanity’s Last Exam测试中得分37.5%,远超GPT-5 Pro的31.64%。这种“模型+芯片”的自主闭环,直接冲击了英伟达的算力垄断地位。

英伟达与谷歌过去 5 日股价走势对比

谷歌发言人则在声明中表示,其定制的TPU和英伟达GPU的需求都在加速增长,并将继续支持两者。这一表态凸显了大型科技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寻求多元化供应的策略,这也正是英伟达投资者最担心的趋势之一。

谷歌TPU直接挑战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超过90%的份额。市场担心,如果Meta这样的超大规模客户开始转向谷歌,将意味着英伟达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出现了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向华尔街分析师秘密分发了一份长达七页的备忘录。据《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该文件旨在“逐条”反驳包括电影《大空头》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在内的批评者所提出的会计欺诈、循环融资和AI泡沫等指控。

然而,一系列紧急沟通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有分析师指出,这些举动反而让英伟达显得“进退失据”。一家处于行业之巅的巨头,本无需对每一次市场杂音都做出回应,其不同寻常的反应,恰恰被解读为内心不安的信号。

这种“进退失据”的观感背后,是英伟达正面临的巨大压力。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本月早些时候的财报电话会上也谈到了来自TPU的竞争。他指出,谷歌本身就是英伟达GPU芯片的客户,Gemini模型也可以在英伟达的技术上运行。

黄仁勋的这一番表态,也侧面折射出他当下面临的一系列现实考验。

02.

英伟达,感到痛

尽管英伟达试图通过解释来消除疑虑,但其沟通方式却引发了新的问题。D.A. Davidson的分析师Gil Luria在评价这份备忘录时指出,此举可能适得其反。

Gemini 3让市场情绪从“不可替代”转向“重新定价”,一场关于英伟达增长、供需与信心的博弈正在展开。

第一重考验,是市场情绪的稳固。作为AI产业链中最具标志性的公司,其股价波动几乎等同于行业预期的晴雨表。尽管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但在谷歌发布Gemini 3后,市场的风向开始转变。谷歌的这一模型采用的是自研TPU,而不是英伟达GPU,更重要的是,业内认为其已经“超越”了OpenAI的GPT模型。

第二重压力,来自战略角色的变化。英伟达的定位早已从芯片供应商扩展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构建者。未来算力需求的规模、节奏与商业化路径,都需要英伟达给出更具说服力的答案。

第三重挑战,则源于国际环境。出口管制的不确定性、中国市场的限制,使外部政策成为影响增长的重要变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必须反复强调公司的全球布局与不可替代性,以此对冲可能出现的地缘风险。

黄仁勋扭秧歌 图源:英伟达

多重因素叠加,使得英伟达和黄仁勋近期的密集发声不再只是例行沟通,而是一种主动塑造外部预期的战略动作。

黄仁勋坦承,哪怕公司成绩“令人难以置信”,但外界的期待已经被推高到一种“无论怎么做都难以满足”的境地。黄仁勋直言不讳:“如果财报不好,哪怕只差那么一点点、看起来稍微有些不稳,全世界都会随之动荡。”

世界,目前没有动荡,但英伟达的股价已经动荡了。

这一情况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分析师认为,一家自信的领导者通常会用业绩和产品说话,而不是急于辩解。英伟达“进退失据”的举动,恰恰“触及了本已存在的恐惧”,即对AI领域投入失控、竞争加剧和所谓“循环融资”的担忧。

Sam Altman|图源:网络

事实上,在追赶两年后,市场普遍认为,谷歌的模型已经赶超“昔日AI风向标”OpenAI,而OpenAI CEO奥尔特曼也在内部备忘录中承认,随着谷歌等竞争对手的快速进步,公司正面临“氛围紧张”和“经济逆风”的双重挑战。这场AI竞赛的格局变动,也牵动着科技巨头们的股价。

与此相对的是,与OpenAI合作密集的微软、英伟达、甲骨文、AMD等科技厂商的股价在近期波动下滑,此前OpenAI签下的万亿美元赌注也被拿出来重新审视,泡沫论再现。

03.

下一步,怎么走?

不过,英伟达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谷歌在芯片自研方面走得较快,今年4月发布的第四代TPU单芯片峰值算力可达4614TFLOPs,谷歌对英伟达GPU的依赖相对较低。虽然谷歌TPU仍用于公司内部工作负载,不对外出售芯片,但若谷歌自身模型被更广泛使用,后续存在更多AI负载跑在谷歌芯片上的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大模型竞争格局改变,算力结构就可能发生改变。不过,目前没有任何公司,包括谷歌在内,寻求完全取代英伟达GPU。

有分析指出,谷歌尽管拥有自己的芯片,仍是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因为它必须为客户保持灵活性。如果客户的算法或模型发生变化,GPU更适合处理更广泛的工作负载。对谷歌TPU而言,最好的前景可能是成为推动AI增长所需产品组合的一部分。

Gemini 3 图源:网络

尽管行业对 AI 前景出现分歧,但英伟达的一些数据依然显示需求韧性十足。

英伟达上周拿出了一份超市场预期的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2%至57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至319亿美元。

11月25日晚间,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则表示,至少三年内,AI泡沫是不太存在的,阿里云AI服务器等上架节奏严重跟不上客户需求。

但要真正让市场相信AI需求会持续高增长,英伟达仍需拿出更多决定性的证据。而要让投资者确信所谓的“AI泡沫”不会破裂,各大科技公司与大模型独角兽也必须证明,巨额AI投入,最终能够转化为同样可观、可持续的收入。

因此,英伟达当下真正的课题,已不再只是推出更强的芯片、更快的互连或更完整的系统,而是要持续向资本市场证明AI不是互联网泡沫的翻版,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入既非盲目扩张,也并非情绪驱动,而是一场深刻且不可逆的技术革命。这场变革的深度与广度,远比外界今日所能捕捉的更具决定性。

至于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势,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当前英伟达最难缠的对手,从不是技术牌桌上的竞争者,而是隐藏在市场预期、情绪与周期波动里的那股无形力量。

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英伟达市值开年涨了一个特斯拉
市值超英特尔,英伟达如何“兴风作浪”?
乘胜追击!英伟达市值超越亚马逊一天后又超越Alphabet
市值四倍于英特尔,英伟达凭什么?
市值缩水2.8万亿,英伟达陷入困境?
冰火两重天:英伟达市值近8000亿美元,市值是英特尔近四倍
拳打英伟达、脚踢苹果?谷歌加码推销自研芯片
英伟达大涨超4%,市值逼近苹果
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个人身价超英特尔市值,达 1092 亿美元
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写在英伟达市值破4万亿美元之后

网址: 市值血崩56000亿!谷歌“偷袭”英伟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68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