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为“虚荣”项目正名,城市也需要“美妆”(二)

为“虚荣”项目正名,城市也需要“美妆”(二)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1月07日 15:36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富有创意设计的建筑物。然而,有的人却认为这些都是虚荣建筑。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章针对虚荣建筑展开了详细论述,并认为虚荣建筑或项目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作者在文章中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虚荣建筑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了虚荣项目的“败笔之处”。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图片来源:Unsplash.com@Frans Ruiter

以文化促经济

文化特性最丰富(在多元文化中,这一点往往最强)、优势最集中的城市往往更易繁荣,这一点显而易见。人们喜欢生活在活力四射的城市里,因为大家都聚集在那里。我们天生就渴望与他人产生联系,或者说,我们天生就患有错失恐惧症。

译者注:错失恐惧症(FOMO),是一种由患得患失所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产生这种症的人总会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内容,也被称为“局外人困境”。

虽然无法比肩巴塞罗那(Barcelona)、柏林(Berlin)和波哥大(Bogotá)等城市的活力,但每座城市都能利用新文化元素,焕发出更多的生命力。实际上,如果一座城市没什么能够吸引人流的历史或文化特色,那它就得想办法自己创造。迪拜(Dubai)就是个好例子。不过,就算有可支撑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市民自豪感和公众情绪仍然需要激励。

现在,让我们回到明星建筑这个话题上。

近几十年来,明星建筑始终带着褒贬不一的评价,风靡全球。虽然聘请世界知名设计师设计建造标志性建筑并不新奇(比如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贝尼尼(Bernini),以及布拉曼特(Bramante)对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的贡献),但与之相比,明星建筑更为全球化。

荷兰鹿特丹著有“天鹅大桥”之城的伊拉斯谟斯大桥(Erasmusbrug)。图片来源:Unsplash.com@Visual Stories || Micheile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互联互通,无论是聚集修建明星建筑的必要资源,还是利用社交媒体将之广布于众,都极为便捷。在这种风气下,建筑师的地位甚高,因为他们只需凭借自己的设计和品牌,就能将任何城市“点石成金”,推向国际化的队列。

以西班牙城市毕尔巴鄂(Bilbao)为例。20世纪上半叶,毕尔巴鄂发展迅猛,当地人口数量翻了三倍多,然而,这种喜人态势并不长久。20世纪下半叶,毕尔巴鄂在去工业化、中世纪城镇翻新项目,以及宗教恐怖主义中苦苦挣扎。这座比斯开省(Basque Country)的首府需要一些刺激,来让自己重新振兴起来。

为此,经过重重筛选,市政府最终敲定,由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来负责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的建筑设计,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剂’,以吸引‘全球关注’,塑造‘积极形象’并‘重振城市自信’”。

得益于计算机模型技术,盖里实现了古根海姆博物馆令人瞠目结舌的流线曲面设计,大胆前卫,独创一格。古根海姆博物馆带给毕尔巴鄂市的,远比其期待的更多。人们将之誉为“毕尔巴鄂效应”。游人纷至沓来,经济全面复苏,市民的城市自豪感整体回升,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让毕尔巴鄂重放异彩,更使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

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图片来源: Guggenheim Bilbao

不过,并非一定要大师杰作才能让一座城市获得国际美誉。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体验,公园也能起到和文化景点同样的作用。在公园漫步无需交费,也不需要前提知识。任何人都能欣赏一座好公园。

1999年,乔舒亚·大卫(Joshua David)和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成立了非营利组织“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致力于保护纽约西城一条废弃高架铁路(即后来的“高线公园”),促进适应性再利用。

不同于毕尔巴鄂,“重建高线”项目面向全球举办了设计竞赛,征集改造这条废弃铁路的方案,并最终收到了多达720份提案。这条最具与众不同的铁路,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无限的改造潜力,也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热情。纽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能为这座城市添光加彩的诱惑,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海妖塞壬(Siren)的歌声一样,让人无法拒绝。

尽管“高线之友”只是一家地方宣传团体,但高架铁路所处街区地理位置重要,必定会成为纽约城的文化重地。因此,“高线之友”迅速得到了大量民众的拥护,还收获了纽约市政府最高层的支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甚至有人提议建造一个1.5英里(约2.4公里)长的游泳池。不过,两家明星建筑公司最终当选,赢得了挑战机会,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改建工程。

自2009年高线一期(到这篇文章撰写之际,高线公园的建设与开发共分四期)开放以来,高线公园获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曾经,在公园周边的西切尔西区(the West Chelsea),破烂的车身修理厂和轻工业建筑排成一列,如今不到20年,该区不仅一跃成为纽约城最昂贵的街区之一,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街道的所在地。

仅15年前,在这个地区建造百万美元的公寓都是天方夜谭,更不要说数十亿美元的建筑了。虽然无法精确得知每项所需的更新数据,但自开放以来,高线公园每年都能迎接800多万观光游客,为该地区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以及数十亿美元的税收作出了极大贡献。

人们尽享在高线公园的时光。图片来源:Manuela Pavlina

沿着高线公园,不少新建筑都建在原来的停车场、低矮小工厂、废弃建筑、汽车修理厂和加油站之上。让汽车为人类腾出城市空间,这绝对是件利好的事情。街道上的活动多了,滋生犯罪的黑暗角落少了,街区也更安全了。

尽管社区没能为长期住户提供充足的经济适用房和稳定性,但这不是公园的错,而是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的问题。不过,鉴于没人会预想到高线公园的成功,他们的失职也情有可原(虽然这不能作为全部理由)。无论如何,高线公园从许多方面来讲,都堪称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卓越成就。

高线公园并不是一座“合格的”公园,它没有任何实用功能。尽管如此,这里仍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受人喜爱的地方之一。这里汇聚着一些本世纪最杰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是场所营造得以风行世界的催化剂。毫无疑问,纽约是孕育高线公园的最佳城市。

虚荣项目输在哪里?

其他城市看见这些成功,自然也想建造自己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或“高线公园”,或者至少能获得这些建筑的影响力。过去十年间,幻想造就各种宏大的项目在世界各地接连开工。有些得到了市政府或州政府的资助,有些由企业或社区组织牵头,更多的则是依靠私人开发商和个人。这些团体都想为自己的城市增光添彩、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谁又能责怪他们呢?

然而,许多新项目面临的问题是,它们忽略了建设的价值意义。这些项目没能理解其他项目之所以成功的背景,弃自身环境的需求于不顾。古根海姆博物馆和高线公园不像寺庙、教堂或公共住宅那样,具有实际的用途,但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使命:重振城市活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古根海姆博物馆和高线公园就像其所在社区的一部分,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毫无人为矫饰之感。

伦敦新建的大理石拱门小丘(Marble Arch Mound),既缺乏美观, 又没有实际用途。图片来源:Dezeen

反观伦敦新建的大理石拱门小丘(Marble Arch Mound),则是乏善可陈,与巴黎的凯旋门(the Arc de Triomphe)不可同日而语。大理石拱门小丘由建筑公司MVRDV设计承建,旨在“吸引人们在英国新冠疫情封锁解除后回到牛津街(Oxford Street,伦敦著名的购物街)”,然而,该景点开放后却引来了一片负评。

该项目所宣传的目标很好:为商业提供支持、为城市增添绿植以抵消气候变化的影响,只是并未在其中体现出来。小丘十分突兀,与周围景色极不相称,仿佛是被误打误撞随意扔在这儿的。与之毗邻的是优雅的大理石拱门(Marble Arch,由约翰·纳什(John Nash)设计,这也是“大理石拱门小丘”之名的来源),二者相比之下,小丘更是相形见绌。

其所在的维斯敏斯特区(Westminister)市政厅称,这是由于政府先于预定日期开放了景点,等全部完工后,小丘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光秃秃的只是一堆瓦砾。对此,我表示出强烈的怀疑。

就目前已建成的部分来说,我们完全看不出,这座小丘为什么要在此时出现在这里。它只是一段被宣传美化了的台阶,不怎么好看,没地方坐下休息,也没满足什么特别的社区需求,只是短暂地从游客那里宰了些门票费。

至于上述那些建造理由,则根本引起不了游客的兴趣。那儿甚至根本没有真正的绿植,全是“想象之景”。这一项目只是一次旅游策划的累赘之物,完全迷失在了对自大的盲目追求中。没人愿意花时间去那里,人们甚至都不想靠近那儿。花上六美元,只是去爬爬楼梯,这丝毫没有吸引力。这是庸俗的虚荣,况且还没什么看头。

虚荣项目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在一处成功的建筑,理所当然也会在别处成功。最极端的例子是中国。以巴黎第七区的埃菲尔铁塔(the Eiffel Tower)为原型,杭州建了个“山寨版铁塔”,但效果看起来并不怎么好。“复制粘贴”而来的“重复建筑(Duplitecture)”注定带着模仿的痕迹,不仅不够真实,还显得有点可悲。

我们不可能将建筑与其背景或意义割离。这就是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它们缺乏真诚。高线公园的建筑比例及其优雅氛围令人叹为观止,但它的仿造建筑便要逊色一筹。它们是赝品,而且是廉价的赝品。

伟大不可能通过复制来缔造。我们重视原创性,世界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习俗各具特色,都为人类留下了独特且宝贵的财富,我们看重这一点。如果世界各处都是一样的,那世界也会索然无味。要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就必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道路。

杭州某市郊仿造巴黎埃菲尔铁塔修建的建筑。图片来源:Aly Song

关于通过修建标志性建筑(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项目)来振兴城市,建筑评论家罗恩·摩尔(Rowan Moore)这样评价:

利用宏大的噱头来转移公众注意力。公共当局可能并不希望你注意到,它们的振兴计划是多么不堪一击。开发商尤其擅用吸睛的设计方案,或是为了给项目超出规划限度找理由,或是为了掩盖其建筑本身的平庸无奇,或是为了在完工前将楼售出——有时还为了洗白为这些项目买单的赃款。

对于伦敦大理石拱门小丘和中国山寨埃菲尔铁塔来说,这个评论似乎是恰当的,但对于所有这一类型的项目来说,这就稍显尖刻了。虚荣项目很容易受到嘲讽。它们显然是浮夸设计的失败。哪怕出发点是正确的,也不能保证每个虚荣项目都能成功。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停止追求建设更有活力、更鼓舞人心的城市。只不过,我们需要更努力些。好的建筑项目自会永存。而那些不受人喜爱、珍视的建筑则会随着时间消逝——如果没有人想要留住它们的话。

延伸阅读:

     

译者:俊一

相关推荐

TMD2019:字节激进跳动,美团闷声发财,滴滴艰难正名
国产美妆,被直播困在中低端
破产、挣扎、营销……平价美妆的冰火两重天
澳洲最大的线上美妆零售商,为何难取悦中国消费者?
36氪首发 |「零美优选」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为消费者提供折扣大牌美妆和零食
从下沉市场切入美妆零售,「NOISY Beauty声名大噪」想成为“中国版Ulta Beauty”
现在,一批美妆公司悄悄关店
为什么好的产业互联网项目多在二三线城市出现?
美妆需求升级催生新品类,「​​​缤兔PINKTOP」要成为专业美妆冰箱品牌
加码美妆布局,美图不想只有“秀秀”

网址: 为“虚荣”项目正名,城市也需要“美妆”(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7124.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