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预制菜”概念泡沫幻灭,锅圈食汇已骑虎难下

“预制菜”概念泡沫幻灭,锅圈食汇已骑虎难下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7月31日 11:27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被资本吹大的“泡沫”最容易破灭。定位为“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品牌锅圈食汇,就曾因为赶上了三年的疫情,而依靠“预制菜”的概念,而受到资本的热捧,甚至一度站在了风口。

据锅圈食汇官网介绍,锅圈食汇是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以下简称“锅圈食汇”),为中外合资企业,该项目成立于2017年,目前已是国内知名的食材连锁超市。截至2023年3月27日,公司共有9,645家门店。

近万家门店的规模,显然不是仅凭锅圈食汇一己之力。据不完全统计,锅圈食汇成立不过 6 年时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 6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将近 30 亿元。

只是,当疫情过后,站在风口的那头猪也从天下降。随着居家吃火锅的消费场景消失、生鲜电商平台越来越成熟,居民购买火锅食材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锅圈食汇或许正在面临一场危机。

而在4月初,当锅圈食汇传出递表冲击IPO的消息后,业界也是议论纷纷,而舆论的焦点在于,当“预制菜”的概念热度不再,在家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少,如此定位的锅圈食汇将何去何从?

靠开店规模取胜,加盟模式暗藏隐忧

与蜜雪冰城因为加盟模式带来食品安全问题频上热搜一样,锅圈食汇的营收主力也是来自加盟商。据其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汇加盟店占其门店总数的99.9%,这也意味着,加盟业务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资本的加持下,锅圈食汇的门店数量快速扩张。招股书显示,其门店数量从2020年末的4300家增长到了2022年末的9221家,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6.4%。其中,2020年至2022年度,锅圈食汇分别增加了2855家、2568家、2352家门店。截至2022年12月,签约门店数量累计突破万家。

近年,在锅圈食汇高速开店、并拥有近万家门店的规模之下,其营收规模也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锅圈2020年-2022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71.73亿,连续两年的增长率更是从2021年的33.5%达到了2022年的81%。与此同时,其毛利润也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分别录得3.3亿元、3.6亿元、12.5亿元。

在疫情“宅经济”的正面刺激下,锅圈食汇也从前两年的亏损状态,到2022年扭亏为盈。招股书数据显示,锅圈食汇前两年分别亏损0.43亿元、4.61亿元,到2022年实现利润2.4亿元。

不过,尽管锅圈食汇门店数量、营收规模增势凶猛,盈利状态也有所改观,但是其“含金量”却有一些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通过招股书了解到,锅圈产品的销量主要依靠大量加盟商。从销售渠道收入来看,2020年-2022年,锅圈从加盟店渠道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7.3亿元以及64.8亿元,连续三年占比都超过90%。

由此可见,锅圈食汇的营收来源,主要来自加盟门店的扩张与连带销售影响。业绩过于依赖加盟门店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而最常见的问题便是,锅圈食汇的食品,经常遭到消费者投诉。

另一方面,作为锅圈食汇的加盟商,由于品牌方锅圈食汇更加强势,议价能力更强,而加盟商的利润空间也被压缩,从而导致加盟商或许并不赚钱,因此可持续发展存疑。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锅圈食汇关掉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的加盟店,也几乎是家常便饭。据了解,锅圈食汇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一直处于一边极速开店、一边不断关店的状态。而其招股书显示,2022年锅圈有近300家加盟店悉数关闭。

因此,该模式的两个硬伤,也让业内人士对其表达了消极态度。一些投资者甚至表示,锅圈食汇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鲜,本质上还是连锁经营,无论是产品还是模式,并无太高门槛。更为致命的是,其营收增长依赖的是门店数量的高速增长,而一旦这种增长速度放缓,营收规模也将见顶。

风口已过竞争激烈,多元化发展不容易

曾经,锅圈食汇有句广告语是“在家吃火锅,就找锅圈”。主打的消费场景是在家里吃火锅。实际上,锅圈食汇的门店和线上业务已经覆盖火锅、烧烤食材、饮料、一人食、即烹套餐、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品类,可以满足社区百姓多种居家需求。

不过,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回到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或许可以窥探一二。以2020年-2022年疫情期间为例,所有食品销量中,火锅食品占比最大,其营收占比分别为81.9%、79.7%以及75.8%。

要知道,锅圈食汇超市销售的产品包括了700多种单品,给千家万户提供的多样化现成食材虽然品种繁多,但是火锅食品占大头的“头部效应”,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三年疫情,不仅让“预制菜”的概念走向寻常百姓家,也让过去被视为伪命题的“生鲜电商”起死回生,而以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重新崛起,也都在瓜分锅圈食汇原有的市场。由此,也将让其占据营收大头的火锅类食品销量受到打击。

据观察,盒马、美团、叮咚买菜等纷纷加入火锅食材赛道,上线火锅食材专区,而早在今年4月中旬,京东超市宣布将把预制菜作为重点趋势品类,推出倾斜冷链等资源扶持、独家菜品定制和成立独立运营团队三大举措,计划未来三年要打造20个年销售过亿品牌、5个年销售过5亿品牌。巨头平台纷纷入局,入侵的也将是锅圈食汇的腹地,由此也足见该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

对于居家吃火锅的消费场景而言,大多数消费者在家吃饭,更愿意购买新鲜好吃的火锅食材。而即使是其B端业务,面向一些火锅店,同样会因为消费者口味挑剔、越来越个性化,而让锅圈食汇难以被选择。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锅圈食汇也曾尝试进行多元化转型,例如,2020年-2022年期间,锅圈食汇曾先后推出自热产品和方便速食品牌“憨憨”、卤味品牌“卤拉拉”、以及野餐露营场景下的预制菜产品。

不过,接二连三的尝试,似乎并非没有让锅圈食汇的焦虑较少半分。例如,这些新品在其招股书中,依然被归于“其他产品”,三年的营收占比都维持在12%左右,增长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在品牌定位上瞄准“火锅预制菜”的消费者心智,似乎正在阻碍锅圈食汇多元化发展。

加上2023年以来,昔日“预制菜”的风口已然不再。锅圈食汇想要转型,恐怕并非易事。

多次被罚投诉不断,锅圈食汇还能走多远?

对比蜜雪冰城开出一万家店用了二十三年,而锅圈食汇只用了六年,就可以看出其扩张速度与蜜雪冰城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一路高歌猛进也给锅圈食汇的发展埋下了祸患。尤其是锅圈食汇的SKU较多,因此也是以ODM、OEM贴牌代工的模式为主。据了解,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汇合作的食材供应商超过279家,数百家供应商的规模,也对锅圈食品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据媒体报道,此前锅圈食汇的供应商就频繁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例如,2019 年,锅圈食汇的千页豆腐供应商泌阳县鑫发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餐饮服务被处罚。而2021年,又因使用清洗消毒不合格餐具再次被罚 。

无独有偶,其毛肚生产商重庆市凯鸿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2021年期间,连续三年分别因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定量包装含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生产经营无标签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原因被罚。

除了上游供应商食品原材料质量问题不断外,锅圈食汇也频繁受到消费者端的投诉。例如,自2023年2月以来,就有多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反馈锅圈产品疑似食品安全问题。

有消费者反馈,此前在锅圈食汇购买的包子,送到后发现明显霉变,当其向卖家反馈后,卖家反应十分冷淡,直言可以全额退款。但是消费者坚持认为,这是食品安全的大事,并不是简单的敷衍态度、退款处理就足以从根源解决的。

而另外一位消费者则反馈,“商家卖过期食品,保质期已经过了15天了还在散装出货”。更有消费者反馈,在锅圈商城购买火锅食材,次日4口人急性肠胃炎。

如此种种投诉事件,经过社交媒体发酵后,也对锅圈食汇的品牌信任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由此给消费者带来的食品安全“心理阴影”,恐怕也将成为消费者选择锅圈食汇的最大障碍。

结语

「于见专栏」认为,锅圈食汇频繁被处罚、遭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背后,也凸显出其食品原材料代工模式的硬伤,而在其高速发展加盟店的态势下,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也犹如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

可以预见,倘若锅圈食汇无法在产品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扬长避短,未来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也将随之升级。而其在资本市场,恐怕也难言一片坦途。

希望面对越来越理性的消费市场,已经“失势”的锅圈食汇,能在多元化的不断尝试中,找到走出困局的解药、真正拿走未来的发展焦虑。

发布于:江苏

相关推荐

“预制菜”概念泡沫幻灭,锅圈食汇已骑虎难下
百亿估值锅圈食汇:近看海底捞,远看Sysco
万店锅圈食汇,如何用数字化重塑“用户价值”?
锅圈3年5000家店,宅食火锅4000亿市场大逃杀
预制菜「救命」火锅超市
降温之下,谁还在追进预制菜?
预制菜风口下的“舌尖英雄”
为什么没人抄锅圈的作业?
这届年轻人,年夜饭都买预制菜了
资本爆炒预制菜,“干掉”千万大厨?

网址: “预制菜”概念泡沫幻灭,锅圈食汇已骑虎难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535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