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站上风口:仅一名员工,融资5.4亿
来源:投中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王满华,题图来自:AI生成
一家创业公司想要获得上亿融资,其团队规模的下限是多少?来自挪威的Actithera给出了答案:一名员工足矣。
近日,放射性药物生物技术公司Actithera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A轮融资,金额达75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4亿元。
本轮融资的资本阵容堪称豪华。领投方包括德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旗下的MVentures,以及欧洲老牌风投Sofinnova Partners、Hadean Ventures和4BIO Capital。此外,Bioqube Ventures、Innovestor's Life Science Fund、Investinor、Surveyor Capital等欧洲各国VC,以及以色列知名风投Arkin Holdings管理的Arkin Bio Ventures II基金也参与了本轮注资。
Actithera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和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开发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放射性药物,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成立4年,这家公司有且仅有一名员工,就是创始人Andreas Goutopoulos。
这一幕稍显魔幻。虽说早期投资就是投“人”,但是作为一家已经进入A轮、需要产品验证的公司来说,通常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团队架构。反差背后,恐怕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赛道足够热,创始人能力足够强,变相抬高了投资入局的门槛。
此外,有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在强调产业生态协同和AI技术爆发的大背景下,类似的“小团队”创业模式终会成为系统性变革下的必然趋势。
一、核药专家创业,一个人撑起一家公司
在介绍这家公司之前,先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核药”。
所谓核药,又称“放射性药物”,是一类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核心特点是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如发射γ射线、正电子等),实现对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或靶向治疗,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Actithera的创始人Goutopoulos,就是一名资深的核药领域专家,拥有超过25年的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经验。他此前曾在德国制药巨头默克旗下子公司EMD Serono担任药物化学家,一呆就是17年。
2008年,Goutopoulos转入默克风险投资部门M Ventures担任“驻场企业家”,这是默克公司鼓励内部创新的一项举措,即允许专家在公司内部进行孵化创业。正是在此期间,另一医药巨头诺华研发的前列腺癌核药Pluvicto,在III期临床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更加点燃了Goutopoulos的创业热情。
Pluvicto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快进慢出”:在血液中快速清除,但在肿瘤内停留时间长,进一步保障了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不过Goutopoulos发现,这种特性难以在其他靶点复现,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化学结构入手——用“共价结合”来增强肿瘤内药物的滞留时间。
于是2021年,在M Ventures和Arkin Bio Ventures II的支持下,Goutopoulos创立了Actithera,并开创了一种化学驱动的RLT精准方法。公开资料显示,Actithera成立之初便获得了一轮2200万美元的融资,但具体投资机构并未透露。
拿到资本的资金支持后,Goutopoulos并未急于拓建团队,而是将资源和精力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上。
截至目前,Actithera的管线已经披露了4个项目,一个FAP靶向和其他三个未公开靶点,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和肽。
其中,靶向FAP的共价核药ACT017是公司的核心管线,临床前数据显示,ACT017在胃癌模型中可使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且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据了解,公司计划2025年启动ACT017的I/II期临床试验,后续还将扩展至胰腺癌等其他实体瘤。
总结下来,Actithera的独特性主要有两点,一是创始人在核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并且拥有默克公司与M Ventures做背书;其次,公司首创的化学驱动的RLT精准方法,解决了当时的治疗难题,实现了技术突破。这也使得这家初创公司,在只有一名员工的情况下,就受到了众多知名风投和产业资本的追捧。
二、年融资超120亿美元,“核药”站上风口
如果把视野扩展到整个行业,不难发现,Actithera所处的核药赛道已然成为一片蓝海。
根据MEDraysintell,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预计2022-2028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将以CAGR 18%增长至约187亿美元。
资本市场对于核药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攀升。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核药融资总额突破12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倍;2025年上半年,全球核药领域融资总额已突破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关注度达到历史新高。
再看国内。早在2023年,中国的VC就开始关注核药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有17家核药企业获得了融资,融资总金额突破13亿美元。其中,先通医药于2023年7月完成了超11亿元E轮融资,资方涵盖了国投创业、国调基金、中信金石、锡创投、粤科、疆亘资本、磬石资本等一众国资、产业资本和知名财务投资机构,这笔融资当时也创下了国内核药单笔融资最高纪录。
同年,另一家核药企业核欣医药也获得了由同创伟业、山蓝资本领投的超1亿元A轮融资。2025年7月,核欣医药研发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性核药177Lu-HX02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被视为中国核药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几乎同一时间,该公司再获来自中核基金的战略投资。
关注核药领域的投资人刘威(化名)告诉投中网,核药近年来之所以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是市场需求驱动。当前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核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的核心工具,需求旺盛;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以及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依赖核药,这类需求增长明确。
其次是政策扶持。此前,中国已将核医学纳入《“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鼓励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部分核药已纳入医保,降低患者负担。
不过他也强调,技术壁垒高、生产与物流限制以及平均8~10年的研发周期,都是当下机构投资核药时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三、“小团队”创业已成必然趋势
最后聊一下创业模式的话题。
Actithera本轮融资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除了所处行业前景广阔、背后资方阵容豪华之外,更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创业模式——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Actithera实质上是借助了默克公司以及M Ventures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才得以轻装上阵。在如今强调构建产业生态的背景下,小团队甚至单兵作战也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上述投资人表示。
简单搜了一下,类似的案例的确不少。比如美国从事罕见病药物研发的Callidus Biopharma,这家公司初创时只有2.5名员工——两名科学家以及一个兼职财务。通过借助药明康德的生物制药研发平台,Callidus Biopharma迅速展开了多项研究,并最终被专注于罕见病药物治疗的Amicus Therapeutics以1.3亿美元收购。
当然,AI的不断发展,也将助推这一“极简模式”。
以今年初刚获得1700万美元A轮融资的Gumloop为例。这是一家针对零基础编程人士的无代码平台,Instacart、Webflow、Rippling、Samsara等中大型公司都是他们的客户。
据媒体报道,这家公司目前只有两个创始人全职,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通过AI Agent完成的。其创始人Max Brodeur-Urbas认为,未来公司的团队规模不会超过10人,他们的目标就是10个人打造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创业市场上将涌现更多类似Actithera、Gumloop的极简团队,但盲目追求“人少”绝非创业成功的捷径,关键还是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独特技术护城河和生态协作力。未来的赢家,属于那些用AI放大人类创造力、也深知何时引入外部生态力量的“混合型创业者”。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核药”站上风口:仅一名员工,融资5.4亿
36氪专访 | 智核生物CEO须涛:如何为中国核药创新按下“核按钮”?
区块链站上最强风口,如何看待浪尖上的暴涨股迅雷?
亚科股份临门一脚“叫停”IPO,5.4亿A股梦落空?
狂揽70亿,沃尔核材,全国第一!
初音未来十三年,虚拟偶像站上风口
氪星晚报 | 京东回应神州起诉;当当一名员工确诊新冠肺炎;“复制粘贴”功能发明者逝世
iPS衍生神经细胞药企士泽生物完成逾亿元B1轮融资
谷歌一名员工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复盘中国创投十大风口:数千亿起砸,仅头部存活
网址: “核药”站上风口:仅一名员工,融资5.4亿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032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