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光模块观点更新

光模块观点更新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9月08日 23:48

(来源:纪要头等座)

光模块观点更新

一、综述

光模块市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海内外互联网大厂的资本开支增长。北美地区,以Meta、Google、Amazon、Apple和英伟达为代表的企业在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将显著上升。Meta已提出6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远超市场预期。北美推理和应用端的需求已显现,表现为芯片厂商博通、Marvell的乐观业绩指引,甲骨文等企业端推理需求增长,以及Google月均Token量从4月的180T增长至6月的960T,并预计继续上升。此外,英伟达预计主权AI相关的资本开支将占其收入的25%以上,中东、西欧和日本国家的GPU订单预计在2026至2027年间不少于400万片。国内方面,阿里二季度资本开支达到市场预期上限380亿元人民币,国内算力闭环已形成,豆包模型效果接近GPT-4,带动AI硬件发展。芯片供给在二季度后明显缓解,包括GPU、ASIC和交换芯片等产品陆续推出。国内推理和应用需求也逐步显现,体现在数据中心企业如万国、世纪互联的上架率、价格和收入均超预期,以及字节公布的5月Token量超过Google4月水平。光模块技术方面,尽管CPO交换机被视为潜在替代方案,但其实际进展较预期缓慢,英伟达原定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的CPO交换机(Quantum系列)目前尚未如期推进,短期内对光模块市场影响有限。

2. 光模块行业技术演进与市场发展趋势

光模块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阶段。CPO交换机技术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实际进展略慢于预期。英伟达原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Quantum系列CPO交换机,2026年下半年推出Spectrum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但目前Quantum交换机因技术问题出现约4个月的延期。主要技术挑战包括CPO一次性出产的良率较低(约60%),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灰尘导致的光耦合问题、温度过载导致的光元件永久性损坏问题。CPO在训练端的应用进展相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在AI需求结构方面,训练端在2023年至2025年4月前占据主导地位,而自2025年四五月份起,北美市场的推理端需求开始大规模增长。推理端对延迟的容忍度较高,因此对先进光模块如CPO的需求并不迫切,性价比成为考量。训练端对高速光模块(如800G、1.6T)要求更高,推动光模块定制化程度提升,涉及DSP、EML、硅光等技术路径。当前主流技术路径包括EML、VCSEL、LPO、LRO和纯铜方案,旨在降低有源芯片数量,提升稳定性。

光模块龙头企业如旭创已从可插拔光模块向液冷、铜连接、MPO等多元化方案拓展,逐步转型为数据中心互(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联互通的平台型企业。AI时代光模块的科技属性显著增强,不再仅被视为制造业产品。相较于云计算时代的周期性特征,AI驱动下的光模块行业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和定制化能力,推动龙头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提升。

3. 光模块行业周期属性转变与技术发展趋势

光模块行业过去被视为具有3~4年周期性的品种,其周期性特征与云计算时代CSP厂商资本开支密切相关,而CSP厂商的资本开支又与爆款应用的推出周期相关,爆款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为2~3年,从而形成云厂商资本开支的周期性波动。然而,随着AI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光模块行业正从周期属性向成长属性转变。这一转变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盈利稳定增长,二是科技属性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当前市场对光模块是周期品还是成长股仍存分歧,但行业趋势已显现成长特征。

在技术层面,800G光模块在2023年需求初现时,即有20多家企业宣布具备生产能力,随后在2023~2025年期间,800G需求迅速上升,产业格局逐步向头部集中,并逐步向产业链外溢。此外,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也在加速推进,包括冷板、冷却液、快接头等相关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产业链逐步完备。

在市场表现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光模块龙头企业如旭创、新易盛、天孚等业绩超预期。旭创因800G光模块收入占比提升及硅光方案导入,毛利率突破40%,创历史新高;新易盛凭借北美市场份额扩大及高端产品出货量提升,成为板块中最亮眼的公司;天孚则因1.6T光引擎提货量快速环比增长实现业绩超预期。同时,行业景气度持续扩散,除头部企业外,世嘉、太辰光、博创科技、源杰等企业的收入与毛利率同比增速也显著提升。

关于CPO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影响,目前认为其短期内不会构成重大冲击。首先,CPO与传统光模块将在较长时间内共存,新技术渗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如硅光与LPO的导入均呈现缓慢渗透趋势;其次,传统光模块厂商仍可在CPO产业链中参与多个环节,如FPGA与光引擎耦合、CPO交换机外部光模块等。

4. CPO交换机发展对光模块产业链的影响及投资机会

在CPO交换机技术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光模块产业链依然存在多个可参与环节。尽管有人认为CPO交换机会降低光模块产品价值量,但实际上,可插拔光模块厂商在多个领域仍具有较强竞争力。例如,CPO交换机与光引擎之间的耦合、外部所插OSFP光模块等环节,均为现有光模块产业链企业的优势领域。此外,交换机内部的MPU、Shuffle、FAU和OSFP等环节也带来了新的增量需求。当前,英伟达、博通、台积电等企业在技术层面持续迭代,推动产业从0到1的发展进程。短期内,CPO可能率先在scaleout(跨机柜)领域应用,远期则更可能在scaleup(单机柜内)市场释放更大需求。

二、Q&A

Q:北美互联网大厂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趋势如何?有哪些具体数据支撑这一趋势?

A:北美互联网大厂的资本开支在未来几年预计将大幅增长。Meta提出了6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远超市场预期。此外,Google的月均Token量从2024年4月的180T增长至6月的960T,并预计将继续上升。芯片厂商博通和Marvell的业绩及未来三年的指引也非常乐观,表明北美推理和应用端的需求已显现。同时,甲骨文等企业端的推理需求也在增长,显示出资本开支的持续性。

Q:国内算力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证据表明国内推理和应用需求的增长?

A:国内算力市场已形成闭环,豆包模型的推出表明国内模型效果接近GPT-4,带动了AI硬件的发展。阿里二季度资本开支达到市场预期上限380亿元人民币,芯片供给在2024年二季度后明显缓解,包括GPU、ASIC和交换芯片等产品陆续推出。推理和应用需求的证据包括国内龙头企业参与互联网大厂的ASIC芯片,数据中心上架率、价格和收入均超预期,以及字节公布的5月Token量超过Google4月水平,表明国内AI推理和应用正在加速发展。

Q:英伟达Quantum系列CPO交换机的发布时间为何延期?

A:英伟达Quantum系列CPO交换机原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但由于技术问题,包括CPO一次性出产的良率较低(约60%),以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灰尘导致光耦合问题和温度过载导致的光元件永久性损坏问题,导致其发布时间出现约4个月的延期。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CPO交换机在制造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尤其是在高功率、高密度数据传输环境下,光模块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成为影响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Q:为何推理端对采用CPO交换机的需求不如训练端迫切?

A:推理端对延迟的容忍度较高,例如在向AI模型提问时,响应时间在0.5秒或1秒之间对用户体验影响不大,因此对高性能、低延迟光模块的需求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训练端对丢包率、误码率和同步性要求极高,因为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失步,将导致GPU训练时间的浪费,必须进行回退处理。因此,训练端更倾向于采用CPO交换机等先进技术以提高稳定性和效率,而推理端更注重性价比,可能继续使用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如EML加DSP、LPO或LRO方案。这也说明在整个AI光模块市场中,推理端需求占比较大,对技术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Q:光模块行业从周期属性向成长属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A:光模块行业从周期属性向成长属性转变的主要依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盈利稳定增长。过去光模块受CSP厂商资本开支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但随着AI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大厂对光模块的需求变得持续且强劲,推动行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二是科技属性增强和盈利能力提升。随着高速率产品如800G光模块的普及,以及硅光等新技术的应用,光模块厂商的毛利率水平显著提高,行业整体科技含量和盈利能力增强。这两点构成了光模块行业从周期品向成长股转变的依据。

Q:CPO技术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影响为何被认为短期内不会显著?

A:CPO技术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显著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任何光通信新技术的导入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节奏,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从0%到100%的渗透。例如,硅光和LPO技术的推广均呈现出缓慢而温和的渗透趋势。其次,即使进入CPO时代,传统光模块厂商仍有机会参与产业链多个环节。例如,在CPO交换机中,FPGA与光引擎之间的耦合、交换机外部所插的OSFP光模块等环节,仍是传统光模块厂商的强项领域。因此,CPO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可插拔光模块,两者将在较长时间内共存。

Q:CPO交换机对可插拔光模块厂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A:尽管CPO交换机可能降低光模块产品的价值量,但可插拔光模块厂商仍有多个环节可以参与。例如,CPO交换机与光引擎之间的耦合、外部插接的OSFP光模块等,均为现有产业链企业的优势所在。此外,在交换机内部结构中,MPU、Shuffle、FAU等环节也带来了新的增量需求。同时,由于CPO技术成熟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其渗透率提升需要时间,因此可插拔光模块厂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与CPO交换机共存。整体来看,CPO交换机的发展并未对光模块产业链形成迅速而明显的冲击,反而为厂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Q:当前CPO交换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什么?

A:当前,CPO交换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博通、英伟达、台积电等企业正在持续推动技术迭代。短期来看,CPO交换机的应用将率先在scaleout(跨机柜通信)领域落地,该场景对高速连接和低延迟要求较高。长期而言,scaleup(单机柜内部通信)市场将成为CPO交换机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美国头部光通信企业Coherent在6月的演讲中也强调了这一趋势。尽管CPO交换机的导入会对传统光模块应用产生影响,(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但整体来看,其技术成熟和市场渗透仍需较长时间,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调整和参与机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

DeepSeek时代,光模块开始爆发
一年暴涨4倍,光模块跟着英伟达喝汤
英伟达吃肉,光模块喝汤?
业内首次,光迅科技演示 1.6T 高速光模块
深度报告:10分钟搞懂光模块
光模块CPO持续火爆,这个指数为什么深度受益?
光芯片迎来“窗口期”:AI拉动光模块发展,国产化率亟待提高
AI服务器、光模块和液冷技术
全球光模块市场超过百亿美元,国产光芯片有望切入高端市场
一个新热点,替代光模块,核心供应商

网址: 光模块观点更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65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