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峰会

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峰会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12月10日 22:01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WISE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崛起与回归」。本次大会是WISE大会的第八届,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经济之王主会场,我们邀请十年里乘风破浪的创变者们,连接初创公司、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地方政府、传统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一起回望中国新经济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无限可能。

圆桌分享围绕“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解读目前新基建所处的阶段,距离爆发期还有多远,谈谈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新基建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布局。此次圆桌分享由36氪to B产业分析师吕婧雯主持,参与嘉宾包括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佰才邦董事长兼CEO孙立新、哈奇智能CEO胡佳文和浩鲸科技CEO鲍钟峻。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表示,面向To C的场景,数字产业化在不断的蓬勃发展,5G新网络支撑这个产业往前走;面向To B行业,也就是产业数字化的难度很大,但是未来前景空间也非常大。

佰才邦董事长兼CEO孙立新认为,新基建主要是围绕数据的管道、数据的计算和数据的应用,现在新基建仍处于初始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十年到二十年,整个中国经济都会围绕新基建发展。

哈奇智能CEO胡佳文指出,在家庭、社区、园区甚至更多的商业场景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用户获得主动式的智能化体验,脱离单体的智能化,去实现“整体智慧”,这也是新基建提到的融合基础,也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在浩鲸科技CEO鲍钟峻看来,同业之间,掌握更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公司,生产力将得到不断提升,通过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引发生产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将重构整个行业。

以下是圆桌分享实录,36氪编辑整理:

圆桌分享: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

吕婧雯:大家好,我们这个圆周主题是“新基建时代背后变革力量”,今天请到一些力量的代表,有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丁所长,还有互联网公司以及AI服务的提供商们,有佰才邦的孙总还有哈奇智能的胡总和浩鲸科技的鲍总,首先让大家为我们分享一下,各位嘉宾从各自角度,帮我们解读一下目前今年大火的新基建发展到什么阶段,未来离爆发期还距离多远?从中国移动丁所长开始。

丁海煜: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丁海煜,新基建对我们来说,对中国移动来讲,主要是5G, 应该说5G是新基建之首。在5G建设上面,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面向5G应该说从去年6月份,5G牌照发放以后,跟产业界同仁一起在大力推动5G快速的发展。包括5G基础网络建设,包括相应终端和模组的产业推进,以及5G的应用等等这几个方面。

在5G基础建设方面,虽然今年处在疫情期间,但我们还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围绕着5G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同时为客户提供品质优良的网络,基于这个理念,到目前为止,刚才中国电信的领导也提到,全国大概有超过70万个5G基站,中国移动目前建设的5G基站已经超过38万。目前在我们网上发展的5G终端用户数也超过9000万,同时5G套餐的用户超过了1.3亿。应该说我们整个5G基础网络的建设,目前,5G SA网络覆盖了全国337个地市,这为整个新基建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5G终端这一块,到目前为止,我们全球通品牌终端支持5模21频,面向to B的5G通用模组也推出了超过20款,同时,到今年10月份,国内上市5G的商用手机的款数超过200款以上。整个5G终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从业务层面来说,5G的业务,中国移动推出了“五新”业务体验,是面向to C,所谓的“五新”是指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新用法。

总之,在整个新基建的5G建设方面,已经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逐步会走向爆发。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

吕婧雯:佰才邦的孙总。

孙立新:主持人,各位观众,我是来自佰才邦的孙立新,我们本来是做小基站这个行业,随着5G新基建的发展,也在往边缘计算这些方向发展。从新基建的角度,我感觉新基建主要是围绕数据的管道,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应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的新基建未来的方向。

在这些方面,刚才主持人问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处于新基建非常初始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十年、二十年,整个中国经济都会围绕新基建来进行发展。

其实数据的传输或者管道,或者数据的计算,不是最近这两年,前面十年、二十年都已经有这方面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提新基建有什么样的不同意义,我感觉数据的传输或者管道,应该走向无线化,数据的计算怎样实现“边缘化”,这是未来新基建跟过去这段时间数据的传输和管道,以及数据的计算,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过去我们知道有Wi-Fi传输技术,或者4G传输技术,但真正替代网线只有5G可以做到,为什么大家一提到5G就会想到工业互联网,4G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到工业互联网,因为4G做不了工业互联网,无论传输速率、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很多QOS这些方面,有很多指标,4G远远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但到了5G,从传输速率、传输时延、传输可靠性等方面可以百分之百替代网线,替代所有的有线传输。到了5G阶段,我们可以谈很多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谈新基建的发展。

包括计算,以前都是集中式的云计算,因为5G的到来,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跟边缘计算有更好的结合,包括计算本身,包括运营商也在做很多Open UPF是把核心网很多数据面的能力下放到企业,下放到行业,下放到边缘,跟基站有可能在物理上存在一起,来进行数据面直接的卸载,进行数据面的应用和计算。

所以我感觉新基建主要是把以前数据的传输无线化,让数据的计算边缘化,这是我个人的体会,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佰才邦董事长兼CEO 孙立新 

吕婧雯:谢谢孙总,胡总来讲一讲。

胡佳文:其实我们知道在2020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的诠释有几个核心方面,第一方面讲了信息的基础设施,第二方面讲了融合的基础设施,第三方面讲创新的基础设施。对信息的基础来说,我们回顾过去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很多行业里面,看到了很多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的数字化过程。

这里面有各种信息的接入。再加上一些线上线下数字化打通的过程,过去十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对哈奇来说,一直专注于用AI给人居住的产业进行赋能,包括家庭、社区、园区,甚至商业场景,去实现AI怎么进行赋能,在这些场景下,过去十年我们做了几百个社区,几百个商业场景的智能化项目。我们在过去十年中覆盖的,已经比较成熟的场景,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家庭里的智能化设备,最起码现在大家能接入、能联网,通过线上APP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能够做智能化的交互,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对于社区场景,有几个维度的智能化覆盖面已经很大,包括整个社区里的人员行为管理,不管是业主还是来访的客人;人员在社区里面的轨迹查询,等等,整个管理过程比较完善。社区对于车辆的管理也实现了智能化,我们知道从以前的刷卡识别到车牌识别、扫码缴费,整个车辆管理在社区里面的智能化覆盖是比较全面了。

第三方面,对于社区网络方面,无线和有线已经实现了大面积覆盖,从过去十年来说,社区里几个基础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最基础的就是做一个信息化的基础,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

今年从新基建三个维度来解释,第二个维度是融合基础设施的技术,这就是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二十年、三十年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各个垂直领域智能化相互链接之后,下一步就是它们之间怎么做融合,怎么通过智能化,产生应用和服务的裂变,这些是未来下一个十年要去考虑的,包括在社区场景、家庭场景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化的家庭场景肯定有很多体验,因为家庭里有很多智能化设备,但是目前每个设备带来的都是单体的智能化,要怎么样给客户形成一个整体智慧的体验?例如我家里面有很多智能设备,A品牌的智能设备可能要用A品牌的APP控制它,另一个B品牌的智能化设备,要用B品牌的APP控制它,对用户体验来说,你在手机上要装一堆APP控制不同品牌的智能化设备。这是被动式的、割裂式的智能体验,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做到,怎么让用户获得无感式的、主动式的智能化体验,就是下一步新基建提到的融合的基础。这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哈奇智能CEO 胡佳文

吕婧雯:好,请浩鲸科技的鲍总分享一下。

鲍钟峻:主持人好,大家好,因为浩鲸科技是以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为我们主要业务的公司。对于新基建的理解,过去我们会提的传统基建,好比修路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如今,新基建诞生于新的数字经济大背景之下,所投入的建设方向,比如刚丁院长提到的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一些基础设施,是大力提升在数字场景之下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能力。

从我们的理解上看,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给予较大的愿景的期望,是希望通过在基础设施供给侧的提升,最终能够激发在需求侧的应用。拿我们自己来说,浩鲸科技经历过比较长时间通信行业的工作,当时非常深的一个感受,在做3G的时候,对于数据通信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应用价值,大家在做的过程中间本身并不是特别笃定。但大家相信的是,数据应用一定会起来。

实际上随着数据的建设加速,到4G来临的时候,出现了像微信这类的超级应用。我觉得,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应用的建设,到最终真正产生社会的效应,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目前,新基建本身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起步的阶段,无论是5G建设还是数据中心,经过三至五年的发展,我相信会有涌现更多的使用场景和应用,这些应用对于提升中国数字产业的能力提升,将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像浩鲸科技专注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我们对于新基建的成果是非常期待的,因为我们是基于新基建的成果去进一步放大我们本身技术服务的价值,谢谢。

浩鲸科技CEO鲍钟峻

吕婧雯:好,谢谢鲍总。第二个问题是针对于三位的问题,作为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新基建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布局,并且做好卡位。我们知道佰才邦从创立开始就是开放电信架构的倡导者,也与全球的知名运营商有合作和联合的项目。首先请孙总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孙立新:谢谢。实际我们真的是去跟客户或者跟行业打交道的时候,你会发现客户不仅需要的是设备本身,他是需要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怎么样去提供这个方案进行垂直整合,我觉得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

举个例子,比如像我们跟电信在福建的一家医院一起合作的项目。他原来有各种各样的仪器仪表、有显示器,当然还有医生护士以及内部的一些应用。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类似于一种边缘计算的方案,原来他所有的数据都要经过公网,从公网再回来,无论是从数据的时延、可靠性、安全性方面都有一些问题。我们给他做的边缘计算之后,他所有的内部仪表、显示器、仪器,这些之间的数据就在内部闭环了,就不需要再去公网上绕那么一圈了。这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包括病人的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包括仪器仪表方面的使用体验都会得到提升。

针对护士和医生,内部的职工可能有一部分业务要跟仪器仪表进行直接的交互。这部分数据也是内部直接进行业务的卸载,直接在内部进行交换。同时内部的职工也有公网的需求,他也要上微信、钉钉,怎么来区分?我们会区分用户,同时区分他的业务,根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能力,不同的业务类别区分所有的数据是本地直接进行处理,直接利用本地的计算平台处理,还是说要上到公网进行公网的服务。同时外部来的病人或者工作人员,或者来开会的,他就直接用公网就可以了。

所以我感觉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给任何一个企业行业的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方案。5G只是一个无线传输的能力,包括边缘计算的能力,你能去识别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业务达到最好的效果和体验。我觉得这可能是其他企业也是这样的,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去提供端到端的解决能力。

吕婧雯:谢谢孙总。我们知道哈奇智能在今年11月份也落地了全国首家5G全场景的社区,也推出了无人驾驶通信车。请胡总分享一下智能的战略定位与布局。

胡佳文:刚才介绍了一下我们在家庭场景、社区场景的业务方向,其实现在包括我们在内,很多厂商都做了很多单体的智能化,现在,我们的初心就是怎么让这些单体的智能化做到“整体智慧”,让垂直场景之间能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无感的、闭环的智能化体验。

哈奇智能一直专注在人居场景,我们今年在5G的环境下怎么样来提供智慧出行、无人物流的服务,还是要回到已经推出的无人驾驶通勤车和智能物流机器人这些高度智能化的产品之上。在未来我们会继续专注在社区场景,提供更多垂直场景的智能化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垂直智能化的场景、产品与服务之间,能够在数据和指令通讯方面,提供底层的开放,相互打通。

就像刚才孙总介绍的,随着5G低时延的优势展现,其实工业物联网很多的设备能达到实时交互的效果。在社区场景里,有了5G,也能够实现高速的互联互通。比如无人物流配送、无人智慧出行,还有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网络覆盖方面,可能未来还会涉及到能源、新风系统、垃圾处理等场景,支持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包括设备和设备之间,能形成一个交互体验,这是我们未来会一直持续做的事情。

吕婧雯:谢谢胡总。我们也知道浩鲸科技是在ICT领域有超过十多年的经验,也提出了数据智能的战略定位。所以请鲍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公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律。

鲍钟峻:谢谢主持人。坦率来说我们自公司成立之初便是在做这个方向的工作,专注于数据智能相关产业研究。但是我们真正去介入多行业的,特别是大B这个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之后,我们其实遇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思考to B跟to C的市场其实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原因在哪里,我自己的总结是这样的:

其实在to C市场里,你所能触及到的场景,给你带来的感知性相对比较好。比如说我买菜订餐,这个场景我自己就可以复原,对场景本身全流程的推演过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你自己生活在其中,可以反复的去迭代这个场景,让场景变得更加的高效。

但是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大B市场,行业性的市场对于场景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因为很多场景是比较难通过单体个人能够想象出来。比如我们有一个合作的炼化企业,它的生产过程是连续性的,对于整个过程的数字化要求是非常非常之高。而且你的试错成本很大,不能说先对这个场景做一个简单研究,然后去做一个试一试,有可能会造成如爆炸等不可逆后果。

所以to B这个行业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是相当复杂的,单凭这一点便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认知,由于我们最早是做通信行业起家。起初,我们在通信行业里的时候感知并不深。但是后来做了其他行业之后,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因为通信行业特殊的发展契机,整体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比较高。在我们切到其他的行业时,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加上场景的复杂性,其实数字化整体的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即使现在5G有很强的传输能力,很强的计算能力,如果从抽象的概念来讲,基于此推进很多数字化应该是比较OK的。但实际上的落地为什么这么困难呢?就是因为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们经历了这几年的“挣扎”以后确定了一个基调,过去我们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有用一个词叫“生态”,简单说就是建设基础设施,加强行业之间的连接,鼓励大量的生态融入进来。仿佛我们做了生态以后,问题都可以被生态解决掉了。但是我们做的时候实际上发现,其实生态本身自己也有分层,很多的技术能力未能达到我们预期。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浩鲸做了“鲸智底座”,我们希望通过对技术做进一步的封装,对于业务场景做进一步的封装。首先是培育我们的生态伙伴,然后携手生态伙伴一起真正沉到场景中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真正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做起来,所以我想这是这些年我们最大的体会。

但是,这跟企业的经营之间其实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为你多行业深入化的场景,其实就意味着“碎片”。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的场景?因为这些场景差异性存在,针对每一个场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实际上就会产生碎片化。对于企业经营而言,碎片化意味着低效率、高成本,越是碎片化的东西,你的成本就会进一步的上升。所以这个对企业经营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需要去平衡。但是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已经摸索到了答案,我们会坚定的做场景化的深入,哪怕在短期内会付出很大的代价,需要有更大的投入,我们依旧会去坚定。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昨天看到的挺有意思到广告:“最难的路或许就是最近的路”,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坚定的去做这个事情,能够真正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我们独特的价值,谢谢。

吕婧雯:谢谢鲍总,鲍总讲的特别好,刚才我们也了解了一下新基建发展的状态,包括各位也介绍了一下自己公司在做的业务,接下来我们以十年为维度展望一下未来十年新基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大家会认为哪些行业会最先被颠覆和重构,这个请丁所长先回答。

丁海煜:好,我试着回答一下对未来十年的展望。刚才各位嘉宾提到了,整个未来新的数字经济将快速发展,对于我们中国移动来说,也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我们董事长提了未来经济社会的五纵三横的发展趋势,“五纵”是指当前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加速渗透的五个典型场景,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三横”是指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共性需求,包括线上化、智能化、云化。

作为中国移动,是在新基建这一块更多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同时也是平台的提供方。基于我们的定位,在面向to C时,刚才很多嘉宾都提到了数字产业化,我们认为数字产业化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对生活最能够感知到的,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包括这次可以看到今年疫情的阶段,有很多新的线上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像线上教育、K12教育。有的统计说今年疫情以后,K12的教育人口数从原来2.3亿到现在为止超过了4.5亿,这个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另一方面,像线上办公,疫情之前不到2000万,而目前线上办公已经被大家所接受。目前来说大概有超过2.5亿线上办公人口。包括像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生鲜购买这些方面,原来很多应用都不会下沉到老年人,而现在有很多老年人也都会使用生鲜社区这类的网上买菜,据统计超过了千万的量级。

我们认为数字产业化,to C的场景,还是在不断的蓬勃发展。这些跟我们现在5G新的网络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在不断的支撑这个产业蓬勃的往前走。

在面向to B行业,就是产业数字化这个层面,我们理解挑战还是挺大的,但是未来前景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我跟孙总也沟通过,未来面向各个行业,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提供,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像小基站,我们曾经估算过,未来这种市场可能有超过几百万台的小基站,而头端应该超过几千万,这是非常大的市场。在此基础之上,会提供更多面向to B的各行各业的业务。这一块市场最大,但挑战也是最大的,需要我们把各种新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包括5G、AI、大数据、云这方面都要结合起来,同时跟垂直行业紧密融合和结合,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了,怎么样更好的做好整合。

这方面中国移动也在不断推进,前几年我们成立了5G联创中心,目前有超过2100家企业参与进来,一起做联合创新。现在已有25个联合实验室,在七个行业建立了相应的联盟,推动未来产业数字化转型。我也期待未来十年在这方面,在垂直行业数字化方面,能够有更加迅猛的发展。

吕婧雯:谢谢丁所长,请孙总分享一下。

孙立新:谢谢主持人,我感觉未来数字新基建长期的发展,应该对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刚才丁总也提到了线上办公。如果再加上未来很多,包括5G传输技术,包括AR、VR和终端显示技术的发展,是不是能够不用头盔的方式来展现AR、VR,也许过几年都会出来。这些技术结合,甚至可以帮助人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到一起,都是可能的。一方面陪一家人在海南度假,一方面在工作时间也可以线上完成,无障碍的交流,包括开会,如果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你的表情,非常清晰的看到你工作的场景和环境。我觉得一个人是不是一定要到办公室,就不一定了。

从生活角度,其实4G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购物和出行,5G的出现包括边缘计算、云计算这些技术的发展,还有可能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像医疗、教育,这些行业会发生一个深度的变化。今年年初,我碰到咱们积水潭医院的田院长,他跟我讲,其实他们是实实在在对远程医疗很有需求,对于骨科的手术,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在全国是非常领先的。原来一个人在几个小时内只能做一台手术,但是利用远程医疗的方式,不仅是可以同时做几台手术,而且可以给全国各地其他的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医院使用。教育跟医疗都是这样,最稀缺的是专家,专家是可遇不可求。

像医疗方面的专家,或者教育方面的专家,大部分还是集在一线城市,特别像北京、上海等。其他地方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专家很难长期生活在其他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比较难,不要说三线四线五线的县城,但是这些地方有病人,县城的孩子也需要教育。通过新基建能铺设信息高速的公路。要做远程骨科手术的话,我就问医生从一个专家角度,对端到端的时延有什么要求,他说端到端的时延达到60-80毫秒就可以了。这是可以做到,完成一个端到端几十毫秒的时延就可以多地域并行做积水潭医院专家的骨科手术,但也需要各方的努力,毕竟不同医院是跨不同运营商,跨不同的省份。

我觉得只有新基建,利用好5G加上云端的能力,就可以实现医生、患者、医院共赢,而且可以深度改变整个行业。我觉得教育也是一样,限于时间的限制,就不展开了。谢谢。

吕婧雯:谢谢孙总,请胡总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胡佳文:对于未来新基建发展,我觉得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个是丁总刚才也提到我们持续要去做数字化、云化,包括AI怎么给单体智能的物联网设备赋能。这个基础是要有网络的接入,有云端的接入,云端的AI有能力给单体AIoT的物联网设备赋能,有云的基础。这个从技术严谨的角度还是不变的方向,要继续往这个方向走。

从我们哈奇智能出发,比较专注家庭社区的场景,这个场景里面我们知道有几个维度在社区里面,从今年疫情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才两位嘉宾也提到,包括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今天这一波在线教育一下子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对社区场景来说,社区的教育黏性更强。另外远程教育不仅仅覆盖K12,还覆盖了课外教育、周末教育等多个场景,这其实都是围绕社区周边教育出现了崛起的势头。相信这一块未来也在新基建基础之上,我们在社区教育这一块肯定有很大的发展。

第二方面,前段时间炒得比较热的社区团购,很多大厂开始介入社区团购,在社区生鲜这一块,是用户生活的刚需和必需,每天吃喝是少不了的。在社区生鲜这一块垂直领域,未来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而且对社区内无人配送上门的频次和需求会大大增加。

第三方面是刚才孙总讲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社区健康,因为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在线医生可以满足家庭用户在不出家门、不出社区的前提下,就能解决很多健康上的问题。

总结来说,技术发展从智能化、云化到AI赋能单体智能化的设备,这个趋势肯定存在。第二方面从社区场景出发,从生鲜团购、医疗健康、在线教育三个维度,是未来发展三个大的方向。

吕婧雯:谢谢胡总,请鲍总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鲍钟峻:就我们的感知而言,新基建未来带来的效果,它的确定性是很强的,虽然刚才我们一直在讲,可能短期内并不是看的很明显,但是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就在这两天我到一则消息,Alphabet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现在做了一个在生物领域叫“AlphaFold”的产品,它能够准确预测蛋白质折叠的形态。这个事情对于生物界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可以算是划时代的成果。

所以我在想,随着算力的提升,传输的通道变大,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大量的算力应用于数据的处理之后,对于行业的发展一定是会有非常深的影响,这是我非常确定性的事情。

在整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路径上还是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去做。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反复提及,对于2B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行业中的场景,我们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的关注力度去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在未来五年计划拿出20个亿资金,寻找50个生态伙伴,和他们一起把AI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放置到企业生产场景中间去,通过基础性的工作培育新的生产习惯,最终我相信会产生一个化学性的效果。

至于被颠覆的行业,我现在很难去说,一下会把哪个行业颠覆掉。但是我相信,有一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在同一个行业中间,掌握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公司,会由于量变最终产生质变,生产力不断提升会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因此一新类型公司便会产生,这种新的类型公司生产力远远大于其他生产力公司,会把这个行业做一个重新的梳理。很难说这个行业会被颠覆,但一定有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被颠覆,或者整个行业会被重构,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且我们关注的机会也正在此。

换言之,我们要做的工作便是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不让自己掉入到被淘汰公司里去,这是我们接下来这些年一直关注的事情,谢谢。

吕婧雯:谢谢鲍总,刚才大家提到对于未来新基建的展望,无论从地层技术,还有行业应用,以及场景介入,我相信未来新基建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相信各位能够在生态圈里贡献更多的力量,今天时间也茶托了,非常感谢今天大家与我们的分享,也期待未来跟大家做更深入的交流,谢谢。

相关推荐

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峰会
每日优鲜刘智丹:重仓供应链,生态赢未来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新消费峰会
印象笔记副总裁刘璨:第二大脑再升级——布局智能硬件新趋势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新消费峰会
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智能汽车的新思考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大会
中交兴路江天:数字化时代物流产业变革 | WISE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
51社保创始人兼CEO余清泉:新经济下用工变革与企业服务趋势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大会
九合创投王啸:数字智能时代企业服务的创业机会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企业服务峰会
脉脉创始人兼CEO 林凡:新经济时代,35岁才是王者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大会
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中的数字新基建|WISE2020商业新生态线上峰会
天眼查:从数据角度还原教育行业十年的发展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峰会

网址: 数字新基建背后的变革力量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峰会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5385.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